第162页

赵诚对朱贵的工作十分满意。

“国主,您对我们匠人们十分优待,我等均感激不尽。小人不敢有丝毫怨言,奈何这里出身本地的工匠们长年困在此地,不得回家探亲,故而心中有些念家。小人有些担心呐。”朱贵却倒着苦水。

“三年,你再坚持三年。对工匠们好言拢络,无论如何工钱按月及时、足数发到他们手中,可酌情加钱,又可派人为他们往家中送书信,但不可暴露这里的所在。只要他们知道家里一切平安,每月手中银钱又可观,我想他们也不再会抱怨什么,只要捱过这三年不到的时间,到时候你想赶他们回去,恐怕都很难。”赵诚道,“这日常所需粮、肉、油,皆给足,保守秘密才是一等一的大事。”

“利器在手,就是不知何日才可驰骋沙场!”徐不放叹道。

“长风破浪会有时,我不会让刀箭躺在这山洞中生锈的。”赵诚沉声道。

在他的眼前,高炉中熊熊燃烧着的烈火,照亮了他的脸庞,将坚硬的铁熔化成水。火可以熔金化石,也可以焚城毁林,而心中的火焰却让人在仇恨与欲望中迷失。

不是在烈火中灭亡,就是在烈火中凤凰涅磐。

注1:出自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九“器用”。

第四十七章 使宋(一)

公元1230年的秋天,蒙古可汗窝阔台终于开始了自己的灭金征伐,弟拖雷、侄蒙哥率师相从。

木华黎死后到窝阔台此次亲征之前,金国在军事上虽然屡有斩获,但却改变不了军事上的劣势。窝阔台亲率蒙古军过沙漠瀚海,进雁门关(今山西代县北),下天成等堡,入山西,自平阳(今临汾)南下。

八月,蒙古汉军万户史天泽率军攻黄河北岸重镇旧卫州城,以为渡过黄河的突破口,被完颜合达、移剌蒲阿率领击退,其中,完颜陈和尚继大昌原之战之后立又为金廷立下汗马功劳;接着,窝阔台亲统大军强攻潼关,数月不克。

数次破关入豫的失败,使得蒙古陷入“入关不能,渡河不可”的境地。这样,假道南宋的方案又被重新提出,只不过是假道淮东。蒙古遣李国昌从淮东使宋,但南宋拒绝其入境。窝阔台令他再去,由两面三刀的军阀李全派人护送,他依然进不了宋的疆界。因为1227年的“丁亥之变”让宋国遭受重大损失,导致宋蒙关系严重恶化,宋国朝野本就存在以金屏宋的设想,成吉思汗遗言中“宋金世仇,必能许我”的乐观估计成为梦幻,反对和蒙成为南宋的社会公论。

这时,有人建议窝阔台派贺兰国王从西北出使宋国,原因一是赵诚是汉人,熟悉汉人掌故;二是赵诚曾与宋国使者有过接触,熟人好说话;三是地位足够尊重。

当赵诚接到这个消息时,他正在黑水城。在他面前的是一万名在秋天就集合起来的骑兵,瑟瑟的寒风刮过,红旗猎猎,骏马载着士兵反复地冲杀。

倒下、站起,又冲锋、转头。不同组织的士兵演练着战术,喊杀声与惨叫声不绝于耳,好一派大练兵的情景。何进站在高处,不停地发着自己的指令,而身旁地传令兵用小旗不停地用旗语发出指令,每一次变化,“战场”上的骑兵不停地变换队形,或集合冲刺。或游走散漫射击,或一分为二,或合二为一,分兵合击,臂如指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