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本子名为《阿红传》。
比花翥想的简单许多。
一个名为阿红的女子嫁入夫家,她小心伺候公婆,做得略有几分不好便会被呵斥。她日夜向神佛祈祷生个儿子,最后还是生了个女儿。
夫家也算殷实,夫君纳了妾,公婆过世后夫君便吃喝嫖赌。
阿红第二胎又生了一个女娃,孩子才出生便被溺死。小妾生了儿子被扶正后阿红便被赶出家门,女儿也被卖给别人家做童养媳。一生恪守妇道,孝敬公婆,最后却受冻挨饿死在街头。
花翥过去从不听戏,看了一遍也未生出丝毫兴趣。这样的故事她听过太多,也见过太多。
她也记起当年东方煜曾讲过前朝大诗人诗成后念给不识字老妇人听的故事。便念了一段与阿福听。阿福听了几句便抹起泪来。
珑儿坐在一旁听,听了片许也轻声抽泣起来。
终究是曾经历者更能感同身受。
房中听戏本子的女子越来越多。
珑儿靠着牟齐儿,不住抽泣。
花翥缓缓放下戏本,她终懂东方煜之意,也明白为何文采斐然的夏闲影会写出这样一本看似寻常的戏本子。
唱词朗朗上口,通俗易懂。
即便是不识字的乡下老夫人也能轻易听明白。夏闲影也笑言自己最初写的戏本子文辞华美,后却觉不妥便三度易稿。将最初复杂而的词句改得通畅顺口。
戏本子中的故事是是不少人的亲身经历。更易感同身受。
只是花翥本以为夏闲影会写一个女子反抗的故事,未曾想到竟在阿红过世后便戛然而止。
“若是这样,岂不会被人说阿红是自作自受?谁让她生不出儿子?”
“翥小将军说得对,所以——”夏闲影拿出又一本。
这本紧接着前本阿红之死。故事却是阿红之事感动了天地,冥府地君怜悯她特意祝她一臂之力,令她的灵魂附在一老妇人身上。靠着黑白无常的帮助与自己的聪明才智,阿红终寻回女儿。女儿长大后靠着地君保佑将女儿嫁给状元郎,自己也得了一个好轮回,投胎大富大贵人家,做了个被父兄捧在手心上的小姐。
花翥看过后半部。比之前的好,却也总觉不太好,却又说不清哪里不好。
思索许久,才道:“神若会怜悯,当年永安城,后来的记别城又怎会那般凄惨……”
“妹妹也想过。故而——”
夏闲影又摸出一本,这本名为《侠女传》。
书中有四个卖艺的江湖女子,在一次动乱中救下了满城百姓,其中便有阿红。那四位侠女知晓阿红之事帮她找回了女儿,后教导她武艺,阿红成了第五人。她女儿长大后也成了女侠。
夏闲影又摸出一本。
名为《狂女》。阿红未死,提刀杀入夫家,报仇雪恨,找到买女儿做童养媳的那户人家,将夫家几人的人头抛掷在地上。逼得那户人家换了女儿。最后阿红落草为寇,趁乱占据山头,当了土皇帝。
花翥已傻眼。
偏是夏闲影又“嗖——”地摸出一本。这本又名为《幻梦记》。内容将阿红冻恶而死后醒来,发觉一切不过是梦,她父兄正欲将她嫁给之前的夫家,她逃了出去,女扮男装靠一双手获得财富与权力。
“这是是仿照翥小将军的模样写的。”
“……佩服。”
夏闲影又“唰——”拿出一本,说取了名,还未写。
众女子争先恐后:“阿红又做了何事?”
“非也,不是阿红。”夏闲影见赶不走其他女子便暗戳戳将花翥扯去她满地丢满废纸的闺房,将不过写了书名的书塞在花翥手中。书名《小郎君与小公子的春.闺秘事》。
花翥:“……”
“翥小将军可期待。”
花翥:“不曾……”
“翥小将军难道不觉军中那些年轻貌美的少年豪杰站在一处分外好看?”
花翥:“不觉……”
“听说翥小将军师父颇好男风?”
花翥:“只好男风。”
夏闲影双目放光:“若能找些遇见翥小将军便好了!”
花翥:“……为何?”
“那便可写多少小公子与小公子的戏本子出来?”
花翥:“……咳,闲影妹妹,你说这阿红的戏,如何唱?”
牟齐儿早已从全军与女犯中精挑细选二十人。
之前颁布十字令时有两位老妓留了下来,也会唱几嗓子。她二人又帮着找了几个年老的奏乐人,倒也勉强将戏班子搭了起来。
虽说犯下极重的杀孽,但唱得最好的的确是那玉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