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内,烛火摇曳,气氛凝重。

武嫣然坐在书案后,目光冷峻而坚定:“诸位爱卿,朕今日召你们来,是有重要的事情要与你们商议。

朕决定,迁都洛州。”

此言一出,底下的官员们虽然有些吃惊,但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意外。

显然,他们早已预料到了这一结果。

右相李崇义率先开口:“陛下,迁都之事非同小可,我们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

臣建议,立即秘密安排人手,将重要的文书、典籍、财物先行转移,同时加强洛州的防御部署。”

兵部尚书也附和道:“陛下,臣会调派精锐部队,暗中护送迁都的队伍,确保万无一失。”

户部尚书则说道:“陛下,臣会立即清点国库,安排粮草和物资的转运,确保迁都后不会出现物资短缺的情况。”

武嫣然点了点头,语气沉稳:“诸位爱卿的提议,朕都准了。

迁都之事,必须秘密进行,绝不能让北蛮和南诏察觉到任何风声。

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就在这时,一名官员犹豫了一下,上前一步。

“陛下,臣有一事不明。

迁都之时,您……如何安排?

若是被下面的人知道您离开了京城,恐怕会对士气造成极大的影响。”

此言一出,底下的官员们纷纷愣住了。

确实,皇帝是一个国家的象征。

若是让下面的人知道皇帝“灰溜溜”地离开了京城,恐怕会动摇军心,甚至引发更大的混乱。

武嫣然闻言,目光一冷,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

“这件事,不需要你管。你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

那名官员被武嫣然的目光震慑,连忙低下头,不敢再多言。

武嫣然站起身,目光扫视了一圈,语气坚定而冷冽。

“诸位爱卿,迁都之事,事关大魏的生死存亡。

朕希望你们能够全力以赴,确保此事顺利进行。

若有任何人泄露风声,朕定斩不饶!”

底下的官员们纷纷躬身应道:“臣等遵旨!”

接下来的三天里,整个大魏朝廷除了那些被武嫣然刻意留下的“弃子”之外,其余的人都在为迁都之事忙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