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听后,大笑起来,对苏轼的豪迈和敢于创新更为欣赏。
佐料:苏轼策论《刑赏忠厚之至论》,涉及“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苏轼的回答有多个版本。
一个版本说是欧阳修问梅尧臣,出自哪本书?梅尧臣回答:“何须出处?”
欧阳修以为自己偶然忘记了,等揭榜后,见苏轼姓名,还对梅尧臣道:“这小子一定有依据,只是我们不能记得罢了!”
后问苏轼,苏轼也回答道:“何必要出处?”和梅尧臣的意思一样,欧阳修欣赏他的豪迈,赞叹不已。
另一个版本,苏轼回答:“这事出自在《三国志.孔融传注》。”
欧阳修回去拿书一翻,哪有这事?不禁更加困惑,后来又逮了机会问苏轼。
苏轼道:“曹操灭袁绍,将袁熙的妻子赏赐给曹丕。对这件事,孔融说:'以前武王伐纣,将妲己赏赐给周公类同。'曹操吃惊地问孔融,有何出处?孔融说:'从今天的事来看,意思差不多。'我所说皋陶、尧的事,也就是这个意思。”
欧阳修后来对人道:“苏轼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然独步天下!”
不过反过来说,欧阳修为了学问,真是不耻下问,更有一股子“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这种执着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后人敬佩、学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