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珍指着渡河的西夏兵道:“这是西夏精锐'铁鹞子军',应当在他们渡河之时攻击,如果过了河,他们的锋锐难以抵挡!徐禧却认为属下鄜延路的先锋军,英勇骁锐,可以一当百,又不同意。第四大错!
等到西夏“铁鹞子军”过河后,发起猛烈攻击,鄜延先锋军出阵接战,“铁鹞子军”并非浪得虚名,且后续西夏兵越来越多,宋军抵挡不住,不久溃败,退入城中,死者大半。
西夏兵重重围住永乐城。并截断了永乐城的水源,曲珍等将士日夜血战,城中缺水多日,掘井不得泉水,士卒渴死者大半,以至于喝牛粪汁水。但是宋军的战斗力并未衰落,仍然血战到底。这一点还是值得我们肯定和赞赏的!可惜的是,他们跟错了统帅。
曲珍见敌军攻城激烈,又劝徐禧道:“城中无水,恐不能支,应该乘士气未衰,突围而出!”
徐禧拒绝道:“此城占据要地,舍弃可惜啊!再者说,为将的跑了,军心崩溃!”
曲珍道:“不是我们要保全自己,只不过天子的使者、谋臣战没在此的话,有辱国家声名啊!”
高永能也提议,要李稷拿出金帛,招募死士力战突围,徐禧始终舍不得这个自己“抚育”了十几天尚在“襁褓”中的永乐城。丧失了最后的机会。
米脂的沈括、泾原的李宪,听徐禧被围,派军救援,都被西夏军阻隔在外围,延州的种谔,怨恨徐禧,没有发兵营救,气度、格局略显小器,尽管他的路途较远,救援也可能难以凑效!
九月十九日夜,天降大雨,西夏兵乘雨攻城,永乐被攻陷,徐禧、李舜举、李稷、高永能等都战死,唯有曲珍、王湛、李浦、吕整等四人光脚从缒城逃得性命。另外将校死者几百人,损失士卒民夫等达二十万人,显然这个数字是后来的史学家夸大了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永乐之战是大宋的耻辱之战。这就是文人领军作战的恶果!
赵顼听到战报后,涕泣流泪,临朝痛悼,吃不下饭!此战以后,赵顼再也没有主动进攻西夏的想法了。
赵顼有雄心不假,可是多次用错大将,识人不明啊!可惜、可叹、可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