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陷灵州

公元1003年春天,李继迁将首府迁到灵州,灵州成了西夏的老巢。

同年,李继迁派遣使者到大宋议和,赵恒命张崇贵、王渉主持议和。经过谈判,大宋正式将银、夏等五州割让给李继迁。

这是因为,赵恒考虑到,东北契丹屡次侵边,西北李继迁又不得安生,双手难敌四拳,加上银、夏、绥、静、宥等五州实际早已为李继迁占领,此次议和,说是割让,其实,不过是履行法律手续而已。

但这多少也是无奈之举,脸面上并不好看!

佐料:张齐贤任泾、原安抚经略使时,梁颢为副使。

《宋史》记载,梁颢,字太素,郓州须城(山东东平)人,雍熙二年(公元985年)进士。

他的儿子梁固,因为梁颢有功,被赐予进士出身,可梁固推辞不接受,声称要凭自己真本事考试,朝廷嘉许。

公元1008年,梁固果然考中进士。

王辟之的《渑水燕谈录》却记载,梁颢、梁固考中的都是状元,只不过梁固中状元的时间是公元1009年。王辟之还强调说,宋朝父子同为状元的还有张去华、张师徳父子。

陈正敏的《遁斋闲览》记载,梁灏于公元985年中状元,当时已经八十二岁了,后做了秘书监,终年九十多岁。

洪迈的《容斋随笔》考证:此梁灏,就是彼梁颢,即梁固父亲梁颢,梁颢于公元1004年,在开封知府任上得暴病而亡,时年四十二岁。梁固卒年三十三岁,洪迈指出,陈正敏记载梁灏八十二岁中状元,很荒谬,不可信。

清朝潘永因的《宋稗类钞.科名》照抄了洪迈的这段考证。同时也照抄了王辟之的梁灏父子为状元的说法,但潘永因略有不同,他记载的是“梁灏”,并非王辟之记载的“梁颢”。

但是我们百度一下,可以看到还有一位梁灏,他是江苏镇江人,字正伟,生卒年是公元892—公元976,这位梁灏确实是于公元974年,即八十二岁时考中状元。所以三字经里有“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一位梁颢,一位梁灏,两位状元,让人头脑一团浆糊!到底真相如何?有待历史学家仔细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