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采石矶

至公元1161年十月底,金军从西到东“川陕陇”、“蔡州、襄阳”、“安徽、淮阴”、“海路”四路进攻,虽然“川陕陇路”、“蔡州、襄阳路”、“海路”都取得不错的战绩,“安徽、淮阴路”也有刘錡指挥的“皂角林之战”胜利,但由于王权败退至建康,刘錡病重退到镇江,都回到了长江南岸,兼之完颜亮亲自统帅,兵力雄厚,不到两个月,宋军在“安徽、淮阴路”丢失了两淮之地,金军杀到了长江北岸,占领和州、真州、扬州等地。

十月二十八日,知枢密院事叶义问督江淮军马至镇江,见刘錡病重,让在江北瓜洲的李横代替刘錡指挥,十一月初,金军犯瓜洲,刘錡之侄刘汜败走,李横也败退,左军统制魏友、后军统制王方战死。

十一月初四日,朝廷命成闵代替刘錡,李显忠代替王权。成闵率兵从应城出发,赴镇江。而参谋军事虞允文,则到芜湖,监督李显忠到马鞍山接管王权的兵马。并到采石矶(在安徽马鞍山)犒劳官军,王权此时率军在采石矶。

初八日,虞允文先赶到了采石矶,此前王权接到由李显忠接管的诏令,高兴得一夜没睡,第二天便启程赴临安。留在前线多危险呐,哪怕受处分,回后方可安全得多!朝廷起初让他王权独当一面,实在是失误得紧!

虞允文至采石矶,李显忠尚未赶到,军中无主将,虞允文见王权的败军三五成群,解鞍束甲坐道旁,虞允文心忧,召集诸将,鼓励他们道:“金帛、诰命我都带来了,只待各位建功立业!”

众将被王权牵着鼻子从庐州跑昭关,从昭关遁和州(安徽和县),从和州渡江逃采石矶,个个脸面无光,心里也觉窝囊得紧,如今有了主心骨,都慷慨表态,愿意死战!

亲信劝告虞允文道:“公受命犒师,并非督战,万一失利,公如何担当?”

虞允文斥责道:“战况危及江山社稷,我还能躲避?”

虞允文至江边,见长江北岸已经修筑高台,高台两边各树立两杆大旗,不久探子来报,前一日,完颜亮在和州鸡笼山聚集兵马四十万,临江筑坛,杀黑白马祭天,以期大军渡江,并下诏,先渡长江者,赏黄金一两。

宋军在采石矶兵力仅有一万八千人,虞允文命诸将布列大阵不动,战船分为五队,两队在东西岸,一队驻中段,船上埋伏精兵,另两队战船藏于小港内,已备不测。

虞允文刚布置完毕,对岸呼声震天,完颜亮持小红旗,指挥数百战船,从江北出发,望江南而来,顷刻之间,已有七十余艘战船直抵南岸,金军上岸后冲击宋军战阵,宋军略有退却。虞允文在军中见此,抚摸着统制时俊的后背激励道:“听闻时将军胆略威震四方,在阵中怎么像小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