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41年正月,兀术最后一次南侵,由于宋军未设防,金军进展顺利,一路南下,但张俊、刘錡、杨沂中反应迅速,很快组织反击,金军遭受宋军顽强抵抗,接连失利,特别是“柘皋之战”,金军损失惨重,兀术终于认识到,要想完全击败南宋,一口吞下南方疆土,可能是痴人说梦,面对现实吧,兀术只得率金军逐步北退。
三月初三日,韩世忠援救淮西的部队赶到寿春(安徽寿县),而“柘皋之战”已经结束了,岳飞的援军此时才从舒城出发。
三月初五日,张俊、杨沂中、刘錡也接到朝廷班师诏书,赵构的总基调就是议和,因此宋军从来都是被动防守,见好就收,很少主动进攻,深恐惹怒金人,搅乱议和。
三帅回军,张俊的想法却不一样,“柘皋之战”,他认为是自己指挥得当,加上谍报说金军走远,张俊想到淮西抖抖威风,他直接对刘錡道:“我想和杨太尉(指杨沂中)到淮上炫耀一下兵势,安抚一下濠州(安徽凤阳)附近民众,再回金陵,杨太尉再从扬州回临安。”
张俊什么意思?原来,张俊和刘錡私人关系不好,不想让刘錡也享受这份荣耀,因此想支走他。第二天,杨沂中、刘錡各自领军出发,走不到几里,前方谍报传来消息,金军在撤军途中,还在急攻濠洲,显然,兀术不甘心空手而回,想顺手牵羊、搂草打兔子。
张俊听闻后,忙又请杨沂中、刘錡到黄连埠(安徽肥东东北)汇合,一起去救援濠洲。平心而论,张俊的这个想法是值得肯定的,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因为他此时没有接到援救诏令,他们的任务本来是班师回撤的,北上援救濠洲,不但违诏,还要承担失败的风险。
三月八日,三帅急行军至距濠州城六十里时,濠洲南城已被金军攻陷。守臣王进被擒,钤辖邵青战死。张俊又召诸将帅谋划下一步行动,杨沂中直性子,首先道:“这还有什么考虑的,打呗!我做先锋,相公(指张俊)和刘太尉殿后!”
刘錡反对道:“我们本是来救濠洲,现在濠洲已经丢失了,进无所依靠,军心思归,锐气已失,这是危险的。不如退师,占据险要地形,以做后图!”
其他将领都道:“刘太尉说得对!”张俊见刘錡意见人心所向,便命三军鼎足而立,安营扎寨,并派人到濠洲侦查。不久,谍报送来消息说,金军从濠洲全部撤走了。张俊心理又打起了小算盘,欲独揽这份驱敌之功,再次要求刘錡先回去。却命杨沂中、王德率军救濠洲。
事实上,兀术在濠洲已经获悉,宋军北上救援。兀术一心想扳回一局,因此设计愚弄宋军,他仅命少量军队做出北撤的假象,大多数金军人马却埋伏在濠州城内、四郊。
三月九日,杨沂中、王德率军抵达濠洲城下,尚未列阵,城中狼烟四起,埋伏的一万余金军分两翼杀出。宋军大惊,惊慌失措,杨沂中回头问王德:“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