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萧懿渡江援都城 宝卷荒政乐无边

突然听到消息,豫州刺史萧懿从采石渡过长江,浩浩荡荡地前来支援都城。

这消息像一阵风,迅速传遍了城中的每一个角落,也吹进了法轮寺内。

寺中,恭祖正焦急地踱步。

他心知这局势的紧迫,也明白自己该有所行动。

“我得去请战!”

恭祖心中一定,随即大步流星地走向慧景所在的禅房。

“慧景大师,萧懿已渡江而来,我恳请率兵前去攻打!”

恭祖一进门,便迫不及待地开口说道。

慧景端坐在蒲团上,双眼微闭,似乎在沉思。

闻言,他缓缓睁开眼,轻声说道:“恭祖啊,你就留在这里吧。

此等大事,不如让我的儿子前去应对。”

恭祖一听,心中顿时涌起一股不满。

他瞪大眼睛,语气中带着几分怒气:“大师,我恭祖岂是贪生怕死之人?

萧懿来势汹汹,我怎能坐视不管?”

慧景微微摇头,语气依旧平和:“恭祖,你勇气可嘉。

但此事需从长计议。我儿自幼习武,对此等战事颇有经验。”

恭祖再也听不下去。

他气冲冲地转身,大步走出寺庙。

走到寺门口,他忍不住回头,望着那扇紧闭的寺门,咬牙切齿地说:“看你们父子能不能成事!

萧豫州岂是好对付的人!”

慧景完全没有醒悟,眼下的局势已如箭在弦上。

他却依然盲目自信,竟然派遣崔觉率领数千精兵,前去抵挡正势如破竹的萧懿。

这位奉命向西讨伐、驻扎在小岘山的将领萧懿,正琢磨着裴叔业的死,是他乘虚而入的大好时机。

这天,萧懿正和将领们围坐一起,吃着简单的饭菜,商讨着下一步的军事行动。

突然,一个身着便衣的密使风尘仆仆地闯了进来。

他手里拿着都城来的急信,脸色焦急。

密使喘着粗气,高声喊道:“萧将军,都城告急,皇上催促您速速回师救援!”

萧懿一听,手里的筷子“啪”地一声掉在桌上。

他猛地站起身,双眼圆睁,厉声道:“即刻整军,回援都城!”

胡松、李居士等将领也纷纷起身,应声附和。

不一会儿,数千将士整装待发。

他们从小岘山出发,一路疾行,直奔采石渡口。

夜色渐浓,江面上波光粼粼。

萧懿的军队在火把的映照下,如同一条火龙,缓缓渡过长江,向东岸进发。

船上的士兵们个个神情坚毅。

他们知道,这一战,关乎都城的安危,关乎皇室的存亡。

当萧懿的军队举火向城中示意时,台城的居民们先是愣了一下,随即爆发出阵阵欢呼。

他们跑到城墙上,望着那蜿蜒的火龙,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老人们捋着胡须,连声说:“好,好,援军来了,我们有救了!”

孩子们则兴奋地跳着,拍手叫好。

而此时,崔觉正率领着数千精兵,急匆匆地赶来。

他们原本以为能轻松抵挡萧懿,没想到萧懿的军队已经如此迅速地到达了南岸。

两军相遇,一场激战在所难免。

战场上,喊杀声震天响。

萧懿骑在战马上,手持长剑,目光如炬。

他高声喊道:“将士们,此战关乎国家存亡,我们退无可退!

前进者有赏,后退者立斩!”

士兵们一听,心中燃起了熊熊斗志。

他们知道,此刻已没有退路,只有拼死一战。

崔觉本来就不是打仗的将领,这点在战场上显露无遗。

他面对的是一位经验老到、战术高明的强劲对手。

两军刚一交锋,崔觉就显得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没过多久,崔觉的军队就大败而逃,战场上留下了两千多具士兵的尸体,惨不忍睹。

崔觉带着残兵败将,狼狈不堪地逃回了都城。

都城里,一片混乱,人心惶惶。

正巧,崔恭祖在东宫大肆抢劫掠夺,手中还抓着几个颇有姿色的宫女,正准备带走。

崔觉一眼瞧见,眼睛立刻亮了起来,垂涎三尺。

“崔恭祖,你这几个宫女,不如让给我如何?”

崔觉厚着脸皮,竟然拦住了崔恭祖的去路。

崔恭祖一愣,随即怒目而视:“崔觉,你这是什么意思?

我抢来的东西,岂能轻易让给你?”

崔觉却不顾崔恭祖的愤怒,强行把那几个宫女抢了过来。

这一幕,让周围的人都看傻了眼,真是强盗遇到了强盗,无耻至极。

崔恭祖本来就对崔慧景心怀怨恨,觉得崔慧景待他不公。

如今,又被崔觉这么一激,心中的怒火再也压抑不住,腾地一下烧了起来。

“好你个崔觉,竟敢如此欺辱我!

我崔恭祖与你势不两立!”

崔恭祖咬牙切齿地说道。

当晚,崔恭祖就找到了勇将刘灵运,两人一拍即合,决定投降台军。

他们深知,继续跟着崔慧景,只会走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