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峰兄,你……”陶夭夭欲言又止,祭天大典自开国以来便从未简办过,郭凌峰此举,无疑是在挑战传统,挑战那些迂腐守旧的朝臣。
“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郭凌峰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目光坚定,“但有些事,总要有人去做。百姓为重,社稷为先,区区繁文缛节,又算得了什么?”
陶夭夭看着郭凌峰,这个男人身上仿佛有一种魔力,总能让她心安。她点点头,提笔开始拟旨。
圣旨一下,朝野震动。保守派官员纷纷上书反对,认为此举有违祖制,会触怒上天。
面对质疑,郭凌峰不为所动,他亲自召见了以户部尚书为首的反对派官员,耐心地向他们解释了赈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诸位爱卿,朕知道你们都是忠君爱国之士,但请你们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如今江南百姓流离失所,食不果腹,难道我们要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受苦,而不顾吗?”
“可是皇上,祭天大典乃国之大事,岂可儿戏?”户部尚书依然坚持己见。
“朕意已决,此事不必再议!”郭凌峰语气坚决,不容置疑,“朕相信,只要我们上下一心,共克时艰,就一定能战胜这场灾难!”
郭凌峰力排众议,将节省下来的祭天大典费用全部用于赈灾,并下令各地官员开仓放粮,救济灾民。
与此同时,他积极筹备文化节,希望能借此机会,振兴文化,鼓舞民心。
在他的号召下,各地文人墨客纷纷响应,创作了大量歌颂盛世、赞美英雄的优秀作品。
文化节当天,整个京城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之中。
文学比赛上,年轻学子们挥斥方遒,指点江山;艺术展览上,名家大师的字画作品令人叹为观止;民间艺人表演的杂耍、戏曲等节目精彩纷呈,引来阵阵叫好声。
看着眼前热闹非凡的景象,郭凌峰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这场文化盛宴,不仅为百姓们带来了欢乐,更点燃了他们心中的希望之火。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在人群中响起……“皇上,如此铺张浪费,成何体统!”一个尖锐的声音在欢呼声中格外刺耳。众人循声望去,只见礼部侍郎王大人一脸痛心疾首,指着热闹的舞龙队伍,痛斥道,“如此盛大的庆典,劳民伤财,与民争利,简直是胡闹!”
王大人话音刚落,便有几个官员随声附和,纷纷指责文化节耗费过多,奢靡无度。原本其乐融融的氛围,瞬间被一股紧张的气氛所取代。
郭凌峰面色平静,丝毫没有动怒,他示意身旁的侍卫将王大人请到身前,指着人群中那些喜气洋洋的百姓,问道:“王大人可看见百姓脸上的笑容?可听见他们发自内心的欢呼?这场文化节,不仅振奋人心,更激发了百姓们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期盼,这难道不比一场奢华的祭天大典更有意义吗?”
王大人语塞,他环顾四周,看到百姓们脸上洋溢的笑容,那些原本准备好的说辞,竟说不出口了。文化节的成功,是显而易见的,即使是他,也无法否认这场盛会带来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