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联合国安理会的核心在于联合国维和部队这一国际协作部队以及决议案所具备的强制力。”
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们,法国和英联邦在安理会层面有着诸多利害关系。
俄罗斯即便表面上装作平和地坐着,但其军事安全也绝非处于无忧状态。
俄罗斯只是表面上统一,深入其内部行政体系就会发现,它与其他拥有殖民地的帝国并无太大差异。
除了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大城市,其他地方的民众生活宛如乞丐,这就是现实。
其中,最亟待解决问题的当属英联邦。
“我们英联邦迫切需要联合国维和部队。杜鲁门主席刚才提到的这一联合国维和部队,实际上是为防止帝国主义国家衰落而制定的预防措施。”
“原来如此。”
英联邦,罗伯特首相一边擦着冷汗一边回答。
所谓联合国维和部队……
“说是联合国维和部队,实际上大部分控制权应该会在美国军队手中吧。”
“‘联合国维和部队’这个说法也不准确。”
副官们激烈地争论起来。
若要最大程度抑制英联邦自治领的独立,利用联合国维和部队就显得极为迫切。
从印度帝国开始,各英联邦自治领若要让总督们有效统治,就需要更多军队。
虽说为此要向主导联合国维和部队的美国付出一定代价,但总比英联邦解体这一最坏情况要好得多。
“这实际上是打着‘联合国维和部队’旗号的联军。不,甚至是经过更精密计算的军事政策。”
“精密计算的政策?”
罗伯特首相的耳朵微微一动。
提出该发言的大臣点了点头。
今天参会的各国核心幕僚,在内部共享了国际外交视角。
“联合国维和部队基本由各成员国军队抽调组成,换言之,反过来就是各成员国必须抽调军队。”
“这怎么就是精密计算的政策了?”
罗伯特首相皱起眉头。
各成员国必须抽调军队这一义务,为何会是精密计算的政策,他实在想不明白……!
罗伯特首相如遭雷击般僵住了。
“难道……”
“是的。联合国维和部队预计会给各国分配基本的出兵配额,要求各国‘派出一定数量以上’的人员。”
“疯了吧。”
罗伯特首相往干涩的嘴唇上舔了舔口水。
“这么说,我们就能以联合国维和部队出兵为由,从英联邦自治领和殖民地抽调各类兵力,对吧。”
反正放任不管,这些地方的部队就会变成独立军。
既然如此,以联合国维和部队之名把他们抽调出来,派到其他地方就行。
比如派到寒冷的俄罗斯之类的。
“没错,如果顺利实施,就能削弱各自治领的个别军事力量。”
“从联合国维和部队抽调的兵力,可以分散到其他地区。”
以印度帝国为例。
若以联合国维和部队之名,从印度帝国大量抽调印度帝国军队,那么印度帝国军队的军事力量瞬间就会被削弱。
“印度帝国军队力量削弱的同时,相应地,抽调出的空缺位置安排其他地区的联合国维和部队入驻,这样英国本土和联合国的统治力就会增强。”
从印度帝国军队抽调的联合国维和部队?
可以将他们派往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其他自治领。
“或者干脆派到其他国家也行。”
比如俄罗斯……
这样一来,印度帝国与其他地区合作的概率大大降低,同时还能增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力。
这简直是个创举。
“削弱英联邦自治领的军事力量,转而用联合国维和部队替代,从而增强本土统治力……?”
这简直是疯狂之举。
究竟从哪里想出如此可怕的军事政策,让人不寒而栗。
罗伯特首相的眼球剧烈颤抖。
然而,那些不了解罗伯特首相心境的副官们,因看到了阻止帝国主义崩溃的希望,面带微笑,积极地阐述着观点。
“杜鲁门部长准备了让人无法拒绝的好处啊。联合国安理会,必须让这个方案通过。不多不少,这样正合适。”
“……”
这好处实在太诱人了。
但罗伯特首相凭直觉意识到,美国准备如此诱人的好处,是想通过联合国确立世界政府。
然而,他没有拒绝的选择。
“如果联合国维和部队政策能照此推行,英联邦就能维持现状。其他自治领被夺走军事力量的担忧也会减少。”
《威斯敏斯特法案》推迟出台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军事力量问题。
英国一直坚决维护英国本土军事力量的控制权,始终牢牢抓住英联邦军事力量的核心权限。
从英联邦自治领抽调军队加入联合国维和部队,在一定程度上是没问题的。
“联合国安理会必不可少。但美国的诱惑越诱人,其超级大国的地位就越稳固。”
联合国维和部队,最终指挥权会归哪个国家呢?
小主,
指挥联合国维和部队的,极有可能是出身美军高层、掌握核心军事力量的联军司令官。
没错,就是这样。
美国以维护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的帝国主义体制为代价,扩充了美军力量。
所谓的联合国维和部队,实际上等同于大规模扩充改编后的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