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带着弟子周游时,曾被人拦下,用刀剑威逼,不允许他跟弟子进城,孔子当即就答应了。
等人离开后,孔子就带着弟子们绕了一圈,换了个城门进城。
弟子问孔子,为什么不守信用?
孔子说,被胁迫下的承诺,是没必要遵守的!
什么一言九鼎,什么言必信,行必果,词是好词,也是好德行,就是都被儒家忽悠瘸了的。
儒家的“信”,自愿遵守的才遵守,其他一概不算数!
……
时间,是万事万物变化的一个统称。
杜小斋的一双慧眼,与其说是看到时间,不如说是能看透万事万物的变化!
过去的变化已经是确定的,从结果去反推过程,虽然难,但也不是无法想象的……但是未来呢?
未来有无数种可能性,她能看到这些可能性,算不算是能看到命运?
还有,为什么她看不到傅源的过去跟未来?
是因为傅源的浩然正气?还是因为……傅源不属于这个世界?
爷爷奶奶去世,又跟父母断了亲缘,傅源就没有跟这个世界的其他人建立深入的链接,始终游离在人群之外!
回去的路上,傅源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这一世,他确实活的像个不理世事的隐士。
从小一门心思钻研儒学,之后游历,与人交往也只是浮于表面,从不深交,更是借机与父母断了亲缘……这跟出家当和尚,断尘缘有什么区别?
儒家需要入世去历经世情,偏偏傅源走了个捷径,拿前世的阅历来历练今世的心……那今世的他,入世了吗?
难怪历史上很多学儒的,都喜欢兼修道……或者干脆转而修道。
前面杜小斋双手插兜,漫步在丛林里,显得悠然自得,蓦然回头,笑呵呵的道:“你在想什么?”
傅源道:“我应该早些跟你见面的。”
杜小斋背着手,乐道:“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傅源哑然失笑,道:“这话是庄子说的,一个道家,代表不了儒家。”
杜小斋好奇道:“那儒家怎么对待朋友?”
傅源想了想,道:“孔子说:无友不如己者。儒家挺现实的,交朋友,就是为了从朋友身上学到东西,得以让自身精进。”
杜小斋惊讶道:“那岂不是随着学识越高,朋友就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