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我的眼中只有你

无根生最后有没有看杜小斋,这个问题只有无根生清楚。

反正杜小斋是吓得不轻,分不清到底是不是错觉。

不过杜小斋心态很好,自我调整了一会后,就把问题抛诸脑后了,乐颠颠的跳下巨石,进入山谷中。

傅源强撑着精神跟上。

杜小斋背着手,悠然自得的走在山谷内,最后在战斗的那处地方停下,转身道:“谁能想到,这片默默无闻的山谷内,曾经发生过那样的事?你说,这算什么?”

傅源想了想,道:“天地无心,故能成物,流水无意,故能映月。”

杜小斋歪着头,问道:“何解?”

傅源道:“心若空,纳万物,心若满,尽悲情。云起兴叹处,空谷纳万音。”

杜小斋咯咯直乐,道:“庄子的境界太高了,心可纳物,物亦困心,心若忘物,万物自显!”

傅源也笑了,道:“知此道者,物来不喜,物去不忧!”

道家的“本性”跟儒家的“本心”,虽然是说法不一样,所指的意思其实是一样的。

但是深究下去,其实道家追求的就是“本性”这种纯天然的东西,除此之外,就连“心”这个字,也人为添加的概念。

道家认为的“天地无心”,就是天地自然的本性,没有任何人为添加的“伪”。

而儒家的“为天地立心”,立的也不是七情六欲的“人心”,而是人的本性,本性中的天理……其实都是一个概念,通过本性空空,纳天地万物,遵循天理!

唔……不太好解释啊,这种形而上的东西,很难用语言去描述。

总之就是,纯朴自然的本性,空荡荡,没有人为的伪,这样才能容纳天地,天人合一。

一旦本性之中,有了七情六欲,人就会沉浸在这些情欲之内,看不清本性,从而“绝地天通”。

天地万物,不仅仅是存在本身,还包括了其中的变化,也就是时间在内。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

杜小斋直接把野餐布铺在地上,然后从背包里开始掏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