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风起长京(下)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
隆武元年八月二十五日,隆武帝于长京城奉天殿内召开朝会,在京内阁大臣、各部主贰官员、都察院、大都督府留守官将、各司监大员等文武百官,均列于其中。
甫一开始,皇帝即颁发诏谕,于长京城外重建五军、三千、神机三营,“京军”三大营重新担负起了戍守京师的重任。此外,隆武帝又将先前护卫长京安全的效国军,转戍皇宫,一仗未打的效国军,却由此成为了“禁军”。
在重建“京军”与“禁军”的同时,隆武朝廷的政治格局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皇帝为了加强自己对朝政的掌控力和巩固皇权,便趁此机会,对自己的亲信重臣进行了一番“微调”。
他先是加堵胤锡为太子少保衔,然后又任命其为川鄂豫三省督师,让其以内阁大臣加太子少保的头衔,总督三省军政大事。堵胤锡是忠直之臣,隆武帝向来对他信任有加,而将其外放三省督师,皇帝为的就是加强自己在外的军事力量,防止将来出现“孤掌难鸣”之境遇。
至于堵胤锡离开中枢后,空缺出来的兵部尚书一职,隆武帝属意张同敞继任。张同敝是名臣张居正的曾孙,其家世于两湖之地赫赫有名,适逢其又赋闲于老家江陵,隆武帝遂大胆重用张同敝为兵部尚书,以期望其奉曾祖父之余烈,重振大明国势,同时也是希望借用其家族势力,为皇帝所用。
一内一外,相辅相成。
隆武帝将此谕下达后,顺势将他苦思已久的另外一件关乎国本的大事,明发天下。
从朱聿键坐上大宝之位开始,他便苦于自己班底不足,而处处受制于人,所以他才会重用孙稷侠、堵胤锡、张同敝等人,想要借助他们的势力来中兴大明,这种做法在短期内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终究是只可解燃眉之急,不是长远之计。
而要想真正充实自己的班底,只能走一条路径——重开科举。
科举是一个国家得以延续的基础,也是关系到皇明再兴的千秋大业,隆武帝对此极为重视,先前由于朝廷还处于危急存亡之秋,不适宜推行,现在既然国家暂时平稳了下来,正好推行这件大事。
隆武帝下谕,他先是决定在长京重设国子监,然后又将素有大儒之称的朱天麟,擢为詹事府少詹事,兼任国子监祭酒;最后敕令礼部于九月举行“秋闱”之试,将大明朝的科举制度逐步恢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