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入黄粱美梦终难醒 倚画栋雕梁空自怜。

第136章 入黄粱美梦终难醒 倚画栋雕梁空自怜。

大少在忙着试制新式大杀器的时候,遥远的辽西,一支商队秘密离开宁远城。

这支队伍是给沈阳的黄台吉送粮食的。这个冬季,他们已经是第五次往沈阳送粮食了。

辽东总督府为了完成五年平辽大计,可算是费尽心思绞尽了脑子。

知道凭武力自己无论如何是不可能平辽的,又受到南海诏安的启示,觉得要想五年平辽,唯一能走的路,也得是像南海那样招安。

于是总督府开始派出秘密使者联系金国大汗黄台告,希望能给予高官厚禄进行招安。

双方经过了几次反复的谈判,黄台吉也展现出了愿意接受招安的积极意愿。

对于诏安的要求也不高,只要给一个合适的爵位,让自己子孙能够世代富贵即可。

只是自己现在有两件心事,一直耿耿于怀,两件事解决不了,无法安心的接受诏安。

第一件事,就是冬天辽地百姓缺衣少食,难以越过这个寒冬。

如果朝廷愿意资助足够的粮食,让百姓度过这个冬天,金国百姓自然就知道朝廷真心诏安的实意,那时候再向公布接受诏安自然就水到渠成。

第二件心病就是:金国的百姓恨东江镇,恨毛文龙入骨,恨不得喝他的血,吸他的骨。

毛文龙不死,东江镇不散,金国的百姓难以心安,要能让金国上下百姓全都心甘情愿的接受诏安,而无异动者,只能是毛文龙死,东江镇散,金国方可尽降。

眼看着诏安有望了,辽东总督府心中暗自高兴,可这事八字才有一撇呢,自己又是私自议和,并没有得到朝廷授意。

事情到底成不成也不知道,担心朝廷知道后起疑心,也不敢过早让当今圣上知晓。

不让朝廷知道,那援助金国的粮食从何而来?拿钱去买粮,那肯定是不行的,军队是朝廷的,银子可是自己的。

总督府绞尽脑汁,最后做出了两个决定,一是把给东江镇的所有补给,全部扣押送往沈阳。

至于东江镇三十万军民会不会被饿死,那都是小事,如果能把东江镇那三十万军民全都饿死,黄台吉必然开心,诏安大计又能增加两分成算。

可是单扣下东江镇的粮食,也满足不了金国的要求,总督府又决定把辽西,天津,登莱士兵的军粮先克扣出来援助金国百姓过冬。

至于自己手下的士兵会不会因为缺粮而饿死,这也不重要。

同招安金国,彻底平定辽地乱局的家国大事比起来,这些士兵的死活不值一提。

果然,黄台吉在收到总督府援助的粮食之后,非常的满意,真的安分守己的坐在家里养肥膘,没有像往年的冬季一样,南下辽西打草谷。

辽西一地总算是风平浪静,太平了整整一个冬天,总督府这回算是看到了金国的诚意,对诏安金国信心更足了。

现在就剩下一个条件没有完成,只要想个办法,整死金国的死仇毛文龙。

用毛文龙一人的命,换来金国诏安大事可成,从此辽地平也。

而黄台吉真的就吃饱喝足窝在家里猫冬吗?当然不是了,有了充足的粮食,八旗子弟都能吃饱喝足,没有必要再南下去抢。

而这个时候。西面的蒙古也面临着同样的粮食危机,大量的牧民缺吃少穿,大金现在有大量的粮食,正是拉拢蒙古各部,打击林丹汗根基的最佳时机。

粮草充足的黄台吉留下了代善和多尔衮三兄弟,在宁远城外摆出了一副吃饱喝足就混吃等死的架势迷惑明军。

自己带着两万建州骑兵,兵分四路直奔漠东漠南蒙古各部,或联姻或结盟或示好。

借着大明白送的粮食,开始了粮食外交,四路使者游走蒙古各地,积极联络蒙古各部结盟。

看在粮食的份上,漠东漠南众多部落纷纷加入大金,组成金蒙攻守同盟,再次削弱了察哈尔部林丹汗的势力范围。

至此,大明九边,长城之外的蒙古安全保障区彻底的消失了,从蒙古进入大明的路彻底的打开,为后面借道蒙古创造了条件。

如果没有辽西那凭空飞来的粮食做支持,黄台吉对蒙古的联盟拉拢政策不会那么顺利,崇祯二年想从蒙古借道入关就不会那么容易。

崇祯元年的冬天,各地都非常的宁静。北方的辽西走廊没有发生过一场战争,四处歌舞升平。

宁远城,某位大人物看着城外吃饱喝足晒太阳摆烂的建奴,做着泼天功劳的美梦。

沈阳,金国大汗黄台吉带着粮食游走于蒙古各部,又是联姻又是结盟的,正努力打造自己的盟友队伍,扫清后方安全隐患。

京城,刚当家做主的地主家的傻儿子,正翘首以盼的望着北方,盼望着自己倾其所有,全力扶持的肱骨之臣能够实现承诺,早日解决北方叛乱。

陕西,白水县一个叫王二的小人物,正带着自己的一帮难兄难弟,打下了两座小县城,抢了不少的物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有了点小钱的王二,正躺在县城某县太爷的家里,抱着县太爷的小妾吃香喝辣。

刚进城吃了两天饱饭,便被荣华富贵迷了双眼的王二,己经失去了进取之心。

王二造反的消息,被陕西官场定性为贱民暴乱,官场上下捂的严严实实,一点消息也没有透露出去。

同样是陕西,米脂县一家小酒楼的包间里,刚从米脂县监狱里出来的李鸿基,正两眼迷茫的看着自家侄儿李过和救自己出牢笼的李掌柜。

这位李掌柜在米脂县城开有一间挺大的杂货铺,据说有走坊货郎十几人,但李鸿基自认从来不认识这位掌柜,更不明白为什么要救自己。

李鸿基问:“李掌柜,咱们并不相识,为什么要救俺?”

李掌柜笑答:“不是老汉俺要救你,是俺家小东家早就知道你有此难,才有安排老汉搭救于你。”

“请问你家小东家可在?小人要去当面感谢于他。”

李掌柜笑答:“当面感谢就不用了,俺家小东家远在山东,并未在此地。”

李鸿基大奇:“你家小东家并未在此地,如何得知俺会落难?”

李掌柜摇摇头:“这个俺也不知,小东家口信里只是说米脂县银川驿有个叫李鸿基的驿卒今年会犯事,特别嘱咐老汉关键时候搭救你出苦海。”

“你家小东家是谁?等俺有机会了,定然给他做牛做马报答救命之恩。”李鸿基心里震撼,感觉此人便是神仙无疑。

李掌柜笑道:“说来你也不认识,不过告诉你也无妨,他就是山东登莱人氏,文登县的程风程知秋。先帝爷亲封的大明游玩使。”

李鸿基更惊讶了:“山东小神童程风,程知秋,俺听说过,京城救了几万人的神童,俺以小神童从未谋面,小神童竟然能知道俺李鸿基会犯事,真是太神奇了。”

“李兄弟认识字吗?”

“俺小时读过一年私塾,认得字。”李鸿基不知道为什么要问自己识不识字,只得实话实说。

“那就好!”李掌柜从怀里拿出几本书递给李鸿基:“这是俺家小东家让带给你的书本。说是对你今后的事业有大帮助,望你珍惜。”

李鸿基有些莫名其妙,忐忑的接过书本一看,就三本书《纪效新书,练兵实记,孙子兵法》。

三本书都听说过,但从来没有见识过,李鸿基不明白,小神童为什么要送自己兵书?

李掌柜又拿出二十两银子放在桌子上:“这是小东家资助你的路费,小东家说了,带上路费,去甘州投靠你那熟人去,别在米脂混日子了。”

南京,有两家店铺,尚未开张,就在南京城及周边城市开始了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

南京城的市民每天都能看到长长的帅男靓女举着各种各样的广告牌,敲着锣,打着鼓,边走边吆喝。市民听的时间长了,想不记住他们的商品都难。

没有花几天的时间,整个南京城无论贫富都知道了星光璀璨楼和珠光宝气楼在哪里,也知道了这两家商铺楼卖的具体商品是什么?

台湾,终于忙完了自己科技树攀升的程大少爷,正对着一群江南才子忽悠。

“哥哥们,这里里外外你们也看了,有没有兴趣留下来支个教?”

“啥是支教?”这词有些新鲜,众才子们没有听懂。

“哥哥们都是当世有名的才子,在这里也观察了那么长的时间,应该看得出来,这个地方啥都好,就是缺少好的先生。

支教的意思就是,哥哥们能不能来这里支援一下教育事业的发展,就是来这里当个教书先生。”

王夫之忙摇头:“我不行,我现在还没有秀才功名,做不了先生。”

陈子龙,黄宗义有些犹豫:“我们也想留下来,可是不行啊,我们还要参加科举。”

程风笑笑:“可今年科举才考完,要等下次科举,少说也是两年后的事。

哥哥们就在这里当个一两年的夫子,应该影响不了科举。”

陈子龙更是犹豫了:“只是,这个,家里怕不会同意。”

黄宗义点点头:“如果我来这里当夫子,我家里肯定也不会同意。”

程风挠头:“我说哥哥们,你们一次游学就出去好几个月,也没见家里不同意啊。

这回你们不会对家里说你们是出门游学吗?游个一年半载的不是很正常吗?

如果你们在这里当一年夫子,我带你们到南瞻部洲去游玩如果?”

“真有南瞻部洲这地?你莫是骗我等?”陈子龙,黄宗羲眼里直接放出了金光。

程风不高兴了:“我骗哥哥们做啥?真有南瞻部洲这地,现在那里地广人稀,大片肥沃的土地无人耕种。

哥哥们可以先去那里看看游历游历,看后如果愿意,还可以带着家族的人到那里去开发土地,一家人去开发一个县。

县名可以用你们自己的名字来命名,比如叫陈子龙县,叫黄宗羲县,对,这样给县起名字,也不是不可以。”

“老弟说的倒是轻巧,那地方能有多大?受得住我等一家去开发一个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那地方可大的很,比两京十三省加起来还要大,就算是一家去开发一个县,咱大明所有的乡绅都去,也开发不完。”

大少的话,引起了好几个人的注意。

方以智耸耸肩:“我无所谓了,科举对我来说可有可无,没多少兴趣,是在国子监混日子,还是在这里当夫子,都差不多。”

陆世仪也表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教学生无数,在这里当夫子,为兄也不是不可以。”

吴昌时有些不好意思:“虚谷老弟,如果我在这里只当一年的夫子,能不能在南瞻部洲混个县名?”

“各位兄长都想混个县名,我可咋办?我只是个童生,还没有功名呢,当不了夫子。”见大家都有这个想法,王夫之郁闷了。

大少哈哈一笑:“哥哥你当然也可以呀,你是谁呀?你可是王夫之,神童王夫之。

再说了,在这里当夫子又不用教授四书五经,只需要教学生读书识字,学算术就可。

这些都是有专业教科书的,哥哥们只需要按照教科书上的内容,讲解给学生听就行,简单的很,童生完全够了。”

“啊?在这里读书,不教四书五经,那他们怎么科举?”不学习四书五经,那书读出来还有什么用?众才子们有些理解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