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页

在大宁朝,凡外放的京官,每逢整寿,便可享受天家恩赐,返京接受帝王的寿礼与同僚们的贺寿。

而贺氏一家,便是因为这样的理由,返京了。

那一日,所有人都看到,宴席进行到一半,一向不爱掺和朝臣之事的明王殿下,居然提着贺礼来了。

穿着一身便服,还不准司仪唱他的礼单,更不准朝臣参拜于他,口口声声说自己只是随便溜达溜达。

也不入席,直接往后院溜达去了,不多时便兴冲冲地捧着什么走了,满脸写着“于愿足矣”。

后来人们百般打听,也打听不出个所以然来。

只道是后宅赴宴的哪位女眷怕是入了明王殿下的眼,翌日便有朝臣向陛下提亲。

不是这个王爷家的妙龄女郎,便是那个侯爷家的诗书闺秀。

结果全都被明王殿下回绝了,还放出狠话来:“本殿无意于儿女私情,众位大人不必费力了。”

朝臣们焉能就此罢休,闹哄哄地又持续了将近半年的各种举荐、保媒,甚至还派出家丁盯着明王府,却始终不见明王与谁家闺秀有来往。

这才作罢。

那之后的十余年,他便这般寂寂一人过着,偶尔去花街柳巷转转,倒也除去了朝臣们对他是否“好龙阳”的疑虑。

罢了罢了,不过是一个对权利毫无兴趣的富贵闲散王爷,又爱逛青楼,女儿嫁过去不过是表面风光罢了,京城那样多的好男儿,何必拿自家姑娘去受那个罪?

朝臣们终于顿悟了,却不想,才顿悟没多久,新君便偷天换日,而那个富贵闲散惯了的明王,却忽然出现在了大殿之上。

没有人明白为什么!

有人猜测他是为了保护先帝之子,有人猜想他是故意来恶心新君,就算不能为先帝报仇,起码也要让新君不痛快。

直到他为了九王的婚事开起了群嘲,直到他为了九王的婚事不惜拉下脸来骂这个没安好心,骂那个蠢笨如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