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超级海上平台

让它具备了十节左右的自动航行能力,并且这种航行连水平方向、左右偏转、上下起伏都能够自我调整,还是极精细的自我调整。

用马宁的原话来说,那就是“超越航空航天级别的精度!”

这个要求不仅体现在工件加工上面,还体现在多个动力浮箱的组装过程上。

目前,多个动力浮箱已经完成了在五级海况下的低耗时精准组装。

在实验的时候,马宁打了个比方,说这就好比在烂路上行驶的三蹦子车斗面穿针。

事实证明,二号海底工厂的制造能力是可靠的,这种动力浮箱在如此风急浪高的条件下完成十个一组的组装,耗时没有超过五分钟。

这样的结果让马宁快速部署浮岛的目标成为了现实。

眼下,马宁已经在开展百个浮箱的灵活组装拆解训练了,这可是能组建成一个两万平米的小型浮岛。

这样的一个浮岛,无论是用来做停机坪,还是用来做舰船的临时停泊处,都是非常合适的。

但是,马宁要造的是浮岛而不是浮台,所以,他的要求是以千为浮箱单位的级别。

一千个两百平米的浮台在海面上组建一块陆地,这样的地方,确实能称之为岛了。

而这对于二号海底工厂的生产能力压根就不算什么挑战。

就在阿马宁准备向他的观众们展示海盾的海洋开采能力的时候,就已经有一千个动力浮箱出现在了塔斯岛的中心环岛和中转仓中。

这还是马宁不想让这些体积巨大的东西占地方,因此下令停止了制造。

在未来,只要马宁愿意,他可以将这个浮岛再行扩大。

不过结构大师也已经给了他一些提醒,告诉他浮箱组合后,设计使用海况是七级以下。

并且组合的上限是三千个,超出这个数量之后,设计结构就会产生一些不稳定的变化,这个变化不可预期。

不过,即便是三千个组装在一起,那也是相当大的一个“岛”了,它的面积相当于扩建前三分之一还多的塔斯岛。

而这样的一个岛,如果是在低海况的状态中,可以在半个小时内就由单个浮箱完成整体组合。

这不仅仅是一种令人惊叹的力量,更是一种让人感觉到恐怖的力量。

眼下,马宁就要去展示这种力量了。

这一次,他并没有像之前开发布会的时候那样的高调,而是很简单的请了海空军方和华船方面的人,还有一些媒体前来。

之所以这么做,也是不想让那些敏感的域外国家有什么特别的动作。

当然,更多的是因为上一次海盾发布会的余热还在,马宁一直用“海底采矿”这个话题给吊着呢。

所以,即便是他不去请那些人,他们也一定会关注这次展示的。

在马宁发出邀请之后,所有的单位很快到齐。

带他们来塔斯岛的,除了改装完成的安124“蓝天号”货运飞机之外,还有同样被马宁重新命名的“海鸥级”里海魔兽地效飞行器。

当时,外界只知道马宁买了安124运输机回来。

很多声音还在嘲笑马宁人傻钱多,说这飞机虽然特别能装,。但是适应它降落的机场却不是很多,而且大多都很繁忙,这完全就是一根鸡肋。

但经过一个多月的高强度改造,整架飞机焕发新颜。

除了机体蒙皮被换上了新材料之外,动力方面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优化,最重要的是,马宁将反重力技术添加到了这架飞机上。

核心给出的反重力技术,是一项引擎技术,并且也是有着大、中、小、巨大四个等级的。

而这个安124,也只是用到了中型引擎而已,还是用它本身的引擎进行大改之后得到的。

有了这项技术的加持,这个飞机对跑道挑剔的弊病就被彻底根除,无论是起飞、降落距离,还是对机场硬化的需求都大大的降低。

它彻底变身成为一款特能装,并且具有战术起降场起降能力的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