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因为这个事情,朝廷中诸臣对于皇帝没有继续征讨建虏,都没人反对。因为继续征讨建虏,那势必要筹备军粮往辽东运,那可是要不少粮食的,如今的大明,难以为续,给不起。万一因此引起国内饥荒,大面积死人的话,皇上最重视这个,肯定要处罚一大批官员的。
对于这个,崇祯皇帝其实早就知道了。因为他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在薛国观和周皇后以及曹化淳三人身上都“赏赐”了窃听种子的,就算他们不禀告,其实皇帝也是知道的。
在原本的历史上,这崇祯十七年,大明百姓已经不知道死了多少人,就是再有南涝北旱的,人都死得差不多,这种天灾的危害,也就看似不厉害了。再加上这一年的天下局势变幻莫测,史书上就全都去记录改朝换代的事情,这天灾一事,就没见有记载了。
不过在这个位面上,情况完全不一样。一方面,人口并没有因为战乱而损失;在防灾救灾之下,百姓能活命,人口增长自然就迅速,加上因为张溥核实官吏优免,顺带着清查了隐户,这人口暴增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也是如此,哪怕有农司这边的功劳在,还有郑家船队从南洋大量购买粮食,也还是让大明朝的统治者感到忧心。就感觉,大明如今的实力,这人口已经暴涨到极致,无力再养更多人,在接下来的日子,很可能会再次引起非自然的死人了!而发生这样的事情,皇帝是不会轻饶的,也只能未雨绸缪,至少让皇帝知道这事。
就因为这些原因,这个事情,就摆在第二件上奏的位置上了。
第526章 必须设省
对于人口增长和粮食产量有限的矛盾,可以说是王朝更替的一个最大的原因之一。
如果当权者不能解决这个矛盾,就只能通过残忍的减丁法子,也就是改朝换代,死无数人来自发地解决。而当权者要是能解决这个问题的话,古代人力就是国力,自然就会得以中兴。
原本的大明,之所以灭亡,有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大明承平已久之后带来的人口暴增,和小冰河时期粮食减产的矛盾爆发了出来。当然,吏治也是一个问题。
但是,任何朝代,任何时候,都是有吏治问题的,这不是改朝换代的主因。
此时,崇祯皇帝听薛国观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扫视了一眼文华殿内担心的群臣,便微微一笑道:“这个有什么难的,朕荡平了河套,又即将光复辽东,移民过去便是!”
听到皇上说得轻巧,薛国观不得不提醒道:“陛下,蛮夷之地,能养活多少人?就算河套那边要好点,可草原之大,无处可防,万一西部蒙古或者北部蒙古入寇,费心耕耘之地必定不保,微臣以为,没人会愿意白费力气,更何况,还有性命之忧!”
其他群臣听了,都是点点头。
“是啊,陛下!”京师左都御史钟炌也出列奏道,“大明以前也曾占据过河套,虽然古语有言,黄河九曲,唯富一套。但那地方完全无险可守,哪怕费劲人力物力修筑坚城,也没法抵御开垦出来的粮田不被蒙古人毁坏。”
崇祯皇帝一听,不由得反问道:“大明如今在河套还有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