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页

以前的时候,大明是禁海的。但这些闽粤豪商却一直大量收购湖丝,用于走私也就不意外了。因此,崇祯皇帝对于这个消息,也不惊讶。不过他还来及说什么时,就看到王承恩又发了一条感慨地私聊过来,说这生意真是暴利,而后细说了下暴利原因,说湖丝收购后,又多借助有功名之人躲避沿途税收,而后贩卖出海,可得三倍左右利润……

看到后面这些私聊,崇祯皇帝心中一动,便回复王承恩道:“盯着那些闽粤豪商,如果他们再度走私的话,报于朕知,抄家问罪。”

说实话,他还真愿意这些豪商继续做那走私的生意,不向官府交税,如此,便是一只只肥羊待宰了!

“陛下放心,奴婢查得,闽粤这边走私盛行,不但是这些豪商,就连普通一些的人,也是如此。奴婢敢保证,他们肯定会继续干那违法乱纪之事!”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反而皱起了眉头。王承恩的这话提醒了他,虽然开海了,但孙传庭那边要是严格收税的话,肯定会让这大面积的走私继续盛行,如此一来,必须要有足够的水师巡查沿海才行!

可如今的闽粤沿海,许香等海贼还有不少,而官府这边,又只有郑芝龙一支主力水师,要是把这水师散出去查走私的话,力量分散,反而利于那些大海贼行事,这样可不行啊!

第901章 严峻律法

这也就是说,要想在大明漫长的海岸线缉私,首要的前提条件是把那些海盗都清剿干净才行。如今郑芝龙的福建水师回去已经几个月了,该休整也应该休整完了,清剿海盗的事情应该提上日程了。不过崇祯皇帝也相信,孙传庭肯定也在做这事,下个旨意再催促下吧!

但对于孙传庭那边,目前重中之重的任务,还是收税,至少陆地上的税收,应该是可以收的。

从刚才王承恩的奏报上可以知道,那些豪商几乎全部动用有功名官吏的关系,偷税逃税,又让朝廷少收了很多税。这一点,如果从律法上说,这种逃税方式,是能轻而易举地截获,究其原因,还是有法不遵,执法不严所致。

不得不说,大明开国皇帝出身最底层的穷苦百姓,对于官员贪腐的认识是很清楚的。他的屁股,也是坐在老百姓这一边。因此他的大明,可以说是对官员最为苛刻的一个王朝,杀起官来也毫不手软。

就大明官员或者说有功名的人,随身携带的私物,朱元璋也早就有过规定。

首先,严禁以乘官船、驿马之机运载私物,若违反了规定,不但本人要受处罚,物品也要被没收入官。这些内容,明确记载在《大明律·兵律五》上,即:凡出使人也应乘驿马,除随身衣仗外,若有夹带私物者,十斤杖六十,另每多十斤加一等罪,止杖一百。驿驴,减一等。私物入官。

其次,还严禁乘官畜产车船附带私物。也是《大明律·兵律五》中有记载:凡因公差,应乘官马、牛、驼、骡、驴者,除衣仗外,私驼物不得超过十斤。违者,五斤一十,每十斤加一等,罪止杖六十。其所乘车船者,私载物不得超过三十斤,违者,十斤一十,每二十斤加一等,罪止杖七十。家人随从者,皆不坐,若受寄私载他人物者,寄物之人同罪,其物并入官。当该官司,知而容纵者,与同罪,不知者,不坐。

在大明开国之后,腐败开始甚行,且愈演愈烈。这些条例,空有明文,却无人执行。到了嘉靖时期,嘉靖皇帝终于对此加以强调,并进行了细化,反应在《问刑条例》有关“乘官畜产车船附私物”的条例中,并规定,巡抚、巡按、巡河、巡盐、管河等就便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