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怕。”永廉拍了拍她的肩,让她镇定下来,“这是基地大门,人类是看不见的。”
那门近在咫尺,珞珈伸手过去摸了摸,灰色的鳞片如水晶般冰凉,上面有许多细小的折叠与孔隙,如人类的大脑、珊瑚的骨骼、指尖所触、折叠展开、上面的纹路亦随之移动、出现变幻莫测的形状。
“这是……什么金属?”珞珈好奇地问道。
“一种瑟星物质,类似人类的超颖材料,比那个更隐蔽、更先进。您能看见它,是因为瑟族的眼睛可以看到比人类更多的波长。”
话音刚落,圆形的大门忽然动了起来,上面的鳞片飞速穿梭、排列成螺旋的形状,正中心忽然向内一缩,出现了一条黑色的隧道,一道隐隐的白光从隧道的尽头处透了出来。
观光车以一种悬浮的状态向隧道内进发,很快,大门就从身后关闭了。
四周有光,并不黑暗。
“你们把这座山挖空了?”珞珈问道。
“不是向上挖,是向下挖。”永廉说,“基地在大山的底下,很深很深。”
珞珈正想问“很深很深”是有多深?一百米?两百米?观光车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到达了隧道的尽头、平稳地停在一个金属平台上。
珞珈从车上走下来,举目四顾,发现自己处于一个地洞的上方,或者说是一个巨大的金属腔体之内。光线很暗,一眼看不到对面,也看不见尽头。与大门的材质相仿,腔体的四壁都是晶状鳞片,泛着诡异的银光。站在地洞的边缘往下看,下面悬浮着数十个巨型的“喇叭花状”金属结构,或高或低,或大或小,一个挨着一个,互相缠绕,蜿蜒而下。与这些“喇叭花”交织在一起的是一些透明的管状通道,里面可见移动的光源,如一个个电梯四通八达。
珞珈震惊地看着眼前的一切:这些金属、这些结构、这些管道——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如果说地面上的远人村与地球文化“打成一片”,这个巨大的地洞以及里面的建筑,毫无疑问来自外星。
“这就是你们的基地?”珞珈只觉叹为观止。
“对。您看到的这些是瑟族飞船的一部分。”永廉指了指金属腔体,“它本来是我们舰队的一艘旗舰,很可惜,降落时发生意外几乎坠毁。我们把剩下的材料运到这里建造了一个基地,最深处距离地面两千米。您现在就在飞船之内。”
地底的空气很温暖,甚至有些燥热。珞珈脱下外套拿在手中,走了几步,脚步也有些轻飘。
“飞船里模仿的是瑟星的生活环境。瑟星的重力比地球略小,地表温度比地球略高……这些您以前都是很习惯的。”永廉在前面引路,“请走这边——”
珞珈跟着他走进了一道银色的大门,进入一个透明的电梯,电梯带着她们向地底的方向缓缓移动。
“我有一个疑问,”珞珈突然说,“羿星与瑟星有什么关系?”
“相当于地球与火星的关系:它们都属于缪星系,而且互相为邻。”永廉道,“瑟星与羿星是缪星系中最大的也是唯一适合居住的两颗行星,上面的族类因为各自独立演化,无论是生物结构还是科技文明都有着很大的区别。缪星解体之前,两个星球的人各自乘坐飞船四散逃离。一些羿族人因为擅长空间折叠、探测虫洞和超空间迁跃,加入到瑟星舰队成为导航员。”
“方弘逸就是这些导航员的后代?”
“没错。是羿族带着我们来到了地球。”永廉顿了顿,又说,“羿族的科技远不如瑟族、飞行技术更是差了一大截。但他们的确擅长导航,特别擅长寻找稳定的虫洞,这样我们的舰队才可以安全穿越各种空间而不至于遇到坍塌而全军覆没。”
电梯忽然停住。
永廉带着珞珈走过一条宽大的隧道,来到一个类似观景台的地方。
“这里是地下一千米。”
珞珈确信自己来到了飞船中部的某个“喇叭花”中。在视线的正上方,有三个透明的玻璃状容器,每一个都宽约两米、高达三米,远远看去,像三颗巨大的胶囊。每只容器中都盛着淡蓝色的液体,其中一个是空的,另外两个各装着一只怪兽:九头、鸟身、蛇尾。肩部各有一角,上面如封豨那样挂着一串黑白相间的珠子。左边的一只如年画中的凤凰,身上覆盖着五彩的鳞片,巨大的翅膀紧缩着,身体蜷成一团,在液体中悬浮,三条柔软的管道从体内伸出,大约是用于输送养份。右边的怪兽模样相似,只是鳞片并非五彩,而是一种泛着金属光泽的浅灰色。肩胛处有三道又长又深的伤疤,一直扭曲到腹部。双翅上满是密集的小洞,仿佛万箭穿过,有些被浓稠的淤血糊住,有些形成坏死的肌肉,显然是受了重伤,以至身体显出痛苦的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