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除了在东亚地区大肆购粮,还积极开发新的粮食进口渠道。自从公司打通了阿拉伯半岛和奥斯曼帝国商路以后,远东的粮食进口又多了一个方向,每年将有大批粮食从奥斯曼帝国运抵马尼拉。
这是远东和奥斯曼帝国签署的商业协议中所规定的条款,奥斯曼商人可以用粮食和年轻的女奴,冲抵远东商品的货款,这也是一个让双方都比较满意的条款。
奥斯曼帝国幅员辽阔,是伊斯兰世界的领袖。16世纪日趋鼎盛,成为世界强国。其领土在17世纪达最高峰。其海军更掌控地中海。
极盛时在亚欧非三大洲拥有广阔的属地,领有南欧、巴尔干半岛、中东及北非大部分领土。西至阿尔及利亚北部;东抵里海及波斯湾;北及今之奥地利,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乌克兰南部;南达今之苏丹与也门。
但奥斯曼帝国的人口却只有三千多万,对粮食的需求远没有大明那么大,所以每年从奥斯曼帝国和阿拉伯半岛驶来的商船,装满了粮食、女奴、棉花、羊毛和羊皮,他们用这些东西在马尼拉和巴达维亚,购买大批的远东、大明等东亚各个地区的商品,以及各种香料运回奥斯曼帝国和阿拉伯半岛。
远东每年也会派出大批风帆船载着大批商品,前往红海、阿拉伯半岛沿岸的港口进行交易,然后装满粮食和女奴回到马尼拉。
在随后的几十年的时间里,红海、阿拉伯半岛沿岸的众多港口俨然成为了粮食贸易中心和奴隶市场,成船的粮食和女奴,不断的驶往东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远东的粮食和妇女的缺口。
自从远东开始囤积粮食后,反正整个东亚,包括大明、中南半岛、日本、南洋、朝鲜等地,以及印度南部、阿拉伯半岛、奥斯曼帝国、东非沿海,所有地区的粮食价格都被硬生生的提高了老大的一截。
大批粮食涌入远东,也使得仓储中心建设战备仓库的数量,已经远远跟不上粮食的进口速度。公司只好勒令基建处,叫停很多并不急迫的工程,尽全力在远东各地大肆建设现代化的战略储备仓库,保证所有粮食能及时入库。
1637年的另一项主要的工作还是移民,而且今年会进一步加大移民的数量和规模。主要的移民方向也从原来单一的山陕地区,增加了山东和河北等地流民的引进数量。
几年这两个地区也将陆续受大规模旱灾的影响,会有大批的流民四处逃荒。公司会利用各种资源,把这一部分流民运到辽东。
远东情报部中原情报站站长周卫凡,已经派人同山东的蔡华泽和关宁军的吴襄进行了交涉,请他们帮助远东收拢流民。
今年将有大批情报人员深入山东、河北两地,大肆贿赂各级官府和地方势力,为接下来的移民工作做准备。他们还会在流民中大肆宣传,让流民向海岸方向逃荒,远东也将派出大批人员,登陆大明北方沿海地区,在那里建立移民收容基地。从今年五月开始,就将有大批山东、河北的流民,被远东的海上船队运往辽东。
如今设在河南的远东中原情报站,在周卫凡的积极努力下,已经在黄河水道建立了一条完善的流民运输渠道,通过各种手段,和沿途的官府和地方势力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并形成了一条庞大的利益群体。
不管什么时候,专制体制下的地方势力,一旦在某个领域形成一条利益链,那就意味着建立了一个很难打破的利益集团,就算是历代的中央政权想要动手,也是不敢轻举妄动。
古代如此,现代社会也是一样。这其中牵扯的方方面面的利益,就像是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只要触动一个环节,瞬间就会天崩地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