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我军将进入蒙古草原、中原北方等地域广阔的地区进行作战,目前公司根本无法实现摩托化长途行军的要求,所以远东军的主要行军手段,还将是采用骡马化。
军委会也制定了远东军未来的发展规划,发展大规模骑马步兵和挽马部队将是未来建军的重中之重。蒙古马也将成为远东军的主要马种,而顿河马也会继续发展,未来会成为远东优良马种,形成一个庞大的种群。
蒙古马耐劳,不畏寒冷,能适应极粗放的饲养管理,生命力极强,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8小时可走60公里左右路程。经过调驯的蒙古马,在战场上不惊不诈,勇猛无比,历来是一种良好的军马。在草原区骑乘,可日行50~100k,连续10余天。
非常适合部队在任何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远距离、大纵深的长途行军,如果使用优良的战马,光是后勤的压力就会把远东公司压垮。另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在这个时代,蒙古马基数非常庞大。足以经得起长时间的战斗消耗。
对于军队装备最重要的不是越先进就越好,更重要的是在保证装备先进的基础上,价格低廉可以满足部队大规模装备。就像当年苏德战场的豹式、虎式和t-34,虽然豹式、虎式坦克非常先进,但依然被数量庞大的t-34所淹没。
其实战马也一样,而蒙古马就恰恰具备了这样的特点。可以这么说,至少在这个时代,蒙古马是最适合战场上使用的战马,他就是这个时代的t-34,皮实耐操量又足,无论多么恶劣的自然环境都能适应,绝对能满足远东军的需要。
以后蒙古军团的骑兵,如果每人配备4-5匹战马,就能进行超远距离的大纵深奔袭,沿途用以战养战的方式,那对敌人的后方将会是一场灾难。
军委会在蒙古军团教导队,开设了远东骑兵训练中心,以后将在各地建立十几个骑兵训练中心。还在辽东的辽河套、海参崴等地建立设施完备的军马场。
以后远东军所有干部战士,必须学会熟练骑乘战马,不要求你拿着马刀冲阵,但是必须具备骑着战马进行远距离行军的能力。军委会将制定马术训练计划,今后部队每年的考核,将把基础骑术、长途骑马行军等科目,列为部队每年两次的训练考核必考科目。
对于远东军的干部战士来说,每年夏冬两季的训练考核,是所有指战员最重视的事情。如果其中一次考核不达标,会给予这名战士一次机会,但是下一次考核再不达标,那只有进入二线勤务人员,兵龄达到五年自动退伍。以后在部队将失去深造、提干、晋升士官等机会,可以说是毫无前途了。
第418章 远东那帮人心野着呢
明代生活在辽东的汉族辽民,处于地域辽阔的边疆少数民族大氛围中,受到塞外各族的文化以及边地卫所制军事化生活的影响,多民族的生活习俗、价值观念、社会心理交融在一起,使东北汉族辽民,形成了边疆汉族居民豪爽、粗犷的性格,很多便民性悍善骑射。
生活在辽东地区的汉族辽民,主要聚居于辽东都司,多是以军户和流人为主体。按照明末的说法,“华人十七,高丽、土著归附女真野人十三”,属于多民族杂居地带。
而东北汉族和内地汉族有一定的文化差异性,然与边疆民族却有了更多的沟通点。“辽人”生活于东北边疆地区。内地汉族人称其为“辽人”,不无歧视之意,主要因为边疆较内地荒凉、气候寒冷、文化落后、民风强悍。
从明中叶以后,在辽东地区先后有三大股辽军势力,一是李成梁系统的辽军,二是祖大寿系统的关宁辽军,三是毛文龙系统的东江岛兵。
明朝末年,辽军是明军主力部队之一。当后金起兵反明、八旗兵攻克辽沈,李成梁系统的“辽军”实际上已经瓦解。崇祯二年,辽督袁崇焕计杀毛文龙,造成岛内人心涣散,海上抗金事业受到严重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