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奉朱明宗室为帝,吴三桂是有过考虑,奈何手中没有可以捧出来足以号召天下的宗室。能让天下人信服,这个新天子必定是亲王,而眼下宗室的亲藩,唐王在太平军的拥立下于南都称帝,鲁王在金厦,韩王在忠贞营手中,其他的亲王要么是死在李自成、张献忠之手,要么就是降了清廷被杀,放眼天下,实在是没有这么一个亲王等着吴三桂拥立了。
然现在必须要有一个天子,不然军心如何安抚,将士们又如何安身?
吴三桂烦燥不安,他万万没有想到太平军的攻势会那么快,短短月余就攻陷了贵阳,害死了朱由榔,他更没有想到福临会和他鱼死网破。胡国柱一败,吴军这几个月势如破竹的攻势瞬间就停顿了下来,加上天子的死讯,前线也好,后方也好,士气都很低落。
形势几乎是急转直下,如何扭转这种被动局面迫在眉睫。至少,吴三桂要让二十万将士“名正言顺”。
到底怎么办,吴三桂却是迟迟拿不定主意。他知道自己优柔寡断于事无补,但他就是拿不定主意。
烦燥之下,吴三桂觉得自己战胜满清的信心似乎变得不足,他惊醒过来,自己万万不能被这一连串的失利消息困扰,更不能因此而丧失信心。他必须马上决定下一步的动作,为此,他召来了胡于宣和刚刚从山西回来的长子吴应熊。
第1035章 国不可一日无君
吴应熊带着长子吴世璠和次子吴世琳从北京城逃出后,为了躲避清廷的追捕,一直潜藏在山西。为了抓捕吴应熊,以要胁吴三桂,顺治可是不遗余力,然而他做梦都没有想到,他的妹夫就呆在山西。
因为吴三桂叛乱,顺治对他的妹妹建宁也生了恶感,恨这妹妹未能及时向他禀报吴应熊潜逃,若不是太后护着,恐怕建宁的下场比之战死在潮惠的济度家人都不如。
因为南下道路被封锁,关卡盘查严密,又迟迟未能和父亲联系上,所以吴应熊也不敢离开山西。直到西安将军塔拜投降,川陕总督李国英内应开潼关之后,吴应熊方秘密启程回到父亲身边。这一路却又得了不少清朝的官员相助,甚至还有清将在识破他的身份后暗地派兵马护送。由此可见,北地官员对于满清是否还能坚持,都已动摇。
“父亲(王爷)!”
吴应熊和胡于宣进来后,发现吴三桂正在凝思。
“你们来了。”
吴三桂挥手示意儿子和胡于宣落座。胡于宣这几天精神也是不好,情绪很是低落,主要是自责未能替王爷洞察云贵之弱,致使贵州失守,朱由榔被杀,以致如今棘手局面。见状,吴应熊轻声道:“老师可要打起精神,父王还要依靠老师呢。”
胡于宣曾经为吴应熊启过蒙,故吴应熊称他为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