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页

因是初识,他不知这位年轻顶头上司的性情,不好提出疑问,就只好摆出一副虚心的模样,向雷晓飞讨教治理之策。

雷晓飞把自己在穗城和番山墟的所作所为,详细地告知谭代巡抚后,谭代巡抚才恍然大悟,原来面前的这位年轻的顶头上司,早就有了这方面的成功经验。这么年轻,就能有这番成就,难怪官职做到那么高,人家确是能人所不能嘛。

直到这一刻,谭代巡抚才真心服了这个年轻的顶头上司。他当了几十年的官,虽然混得不算最好,但起码也一步一步从基层混到了三品,官场的这几十年中,他见到能真正一心一意为民谋幸福的官并不多,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就是其中一个,而且还是在短短时间内,成效就能立竿见影。

谭代巡抚改变了对雷晓飞的看法后,忙用恭敬的口吻,讨教如何治理之道。

雷晓飞把自己那已经运作成熟的“互助生产模式”和开荒、包产、包销的新生产流程,传给了谭代巡抚,并把自己这几天来,从山城走路过来,途中了解的概况,一一告知谭代巡抚,同时,也将自己初步拟定的治理方案说出,让谭代巡抚参详。

谭代巡抚越听越惊心,惊的是,这位年轻的顶头上司,何来如此丰富知识、经验?谭代巡抚越听越敬佩,敬佩的是,这位年轻顶头上司的方案太精彩,好像让他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谭代巡抚对升官的欲望并不强,因为他这一把年纪,能再升一级,就算奇迹中的奇迹了,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就算给他再升两级,好像用处也不大,他还能做得了多久呢?最多也不过是告老时,多一点俸禄。

反而,另一个欲望时刻困扰着谭代巡抚,就是在告老前,看能不能办上一两件能让他在还乡后值得回忆的事,值得让自己的子孙自豪的事,能让辖区民众称赞的事。

现在,这个机会来了。是面前的这位年轻的顶头上司带来的,自己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否则,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

抱着这样想法的谭代巡抚,马上暗下决心,一定协助面前这位年轻的顶头上司,把这事办成、办好。于是他虚心地、专心地,向雷晓飞了解了这套治理方案的细节,并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不少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经过一番接触,雷晓飞也从心底上接受了谭代巡抚。有一个长年纪的老官场,诚心诚意地助自己,那当然是最好不过了,起码,他那丰富的官场经验、阅历,能弥补了自己这方面的不足。况且,这位年长的老官场,还是唯一熟悉当地的官府中人。

因为两人都成了对方的需求,并且在共同的目标下看到了对方的可互补性,所以,初见的两人,一下子就达成了一种默契,一种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的默契。

雷晓飞根据谭代巡抚的提议,对自己的计划,作了进一步的完善。然后两人就着新的计划,研究磋商如何开展。

雷晓飞的这一套治理计划,开始的那部分,简直就是李村和番山墟农村改造的翻版,雷晓飞的意图也是要先从开荒、种植方面着手,在解决人们温饱的同时,再把剩余的农产品由官府出面,统收统销。

大华的当代,几乎占了百分之九十几的人,都是靠在土里刨食,要改变一个地区的贫困现状,就一定要从土里想办法。既然雷晓飞的“互助生产模式”和开荒、包产、包销的新生产流程,已经经受了两次检验,都显示出极其成功,那号称“天才”的雷晓飞,当然就要“借风扬帆”啦,把这个好东西推到更大、更远。

只要改变了农民这个主流群体的生活,就会带动其它的群体、其它的行业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