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页

有人惊呼,大明的商税虽然一向收不上来,但大明的商业却很繁荣的,各行各业还都有行会。这些同行的行会,往往会保持进退一致,掌控市场。就如这些京师的粮行商人,他们联合一致,控制了市面上的粮食供应,把握着粮价的价格,说涨就涨。

很多时候,京师并不真的就那么缺粮,只是这些粮商不肯把粮食放出来,他们控制着供应量。当粮食投放的少时,那么百姓争抢粮食,自然就容易把粮价抬高。凭借这种方式,他们大赚特赚。

而当刘钧想要调控粮食市场,降低粮价,也减轻百姓负担的时候,粮商们根本不买帐。粮食都在他们手上,他们表面上答应降价,可实际上又减少市面上的粮食供应,反而拿的粮价节节上升。

这终于惹怒了刘钧。

粮商们对于普通的百姓,也许是大山一样庞然的存在。但对于握有极大资源的刘钧来说,他们这是在螳臂挡车。

刘钧直接在京师筹备开了十八家大商场,经营各种商品。其中最主要的一些民生物资,如米面油盐等,都订了一个平价。

“这下可有热闹瞧了。”有人笑道。

“只怕郡王不一定能赢啊。郡王订下这么低的价格,只怕他这边一出售,那边粮食就吃进了。”

“你以为郡王会如你这般傻,听说商场里买东西,那些米面油盐布匹等生活必需品,都要凭居民证登记购买,每个人每月都有限量的。好像一个人一个月最多只能平价买两石。买两石粮食以下,价格是最便宜的,也就好比珍珠米一石才两块银元。”

第四百五十四章 服务费

“每人限购两石?”

“也不完全,但超过两石价格就不一样了,比如珍珠米两石以下是两块银元一石,两石以上到五石是两块半一石,五石到十石是三块一石,十石到百石就是四块一石,如果你要买超过百石,那就得五块一石。”

“嘿,这招倒是不错,普通百姓都能低价买到一家所需的粮食了。如果粮商们想要来买进商场的粮食屯积,那价钱可就很高了。”

“那是,郡王是什么人,战神啊。打仗都是用兵如神,战无不胜的,难道要对付区区几个粮商还不是易如反掌?”

这是有人更关心盐的问题。

“盐是四块银元一担百斤,也限制供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