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出身佛门,一般而言佛门弟子讲究肉身成圣,练的都是外家功夫,只有得道高僧才会坐禅参悟,久而久之也就衍生出了拥有佛门特色的龟息胎息之法,与道家吐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也算是殊途同归。
老僧隐藏于深宫之中,除了幕后操控大局之外,最大的兴趣也就是打坐参禅,一身龟息功夫可不比罗澄弱多少,这一路走来也不吝赐教,虽然只是旁敲侧击,但刚刚接触罗澄心法的苏牧,却同样受益无穷。
苏牧渐入佳境之后,便感觉浑身舒泰,气血通畅,伤势之处已经开始发热,竟有种能够感觉到伤势在不断愈合生长的错觉!
街道上仍旧人来人往,繁华喧闹,老僧突然感慨道:“这红尘俗世终究还是有滋有味的……”
对于一名超凡脱俗的人来说,能够发出这样的感慨,已经到了返璞归真的境界,明白入世才是出世的至理。
而在苏牧看来,这可不正是他一直为之奋斗的理想吗?
无论后市史家和学者如何批判大焱的军事和外交,大焱都是历史上最为富饶的一个时代,无论文教还是经济都达到了巅峰,即便强汉和盛唐都无法媲美。
他正是要将这些美好延续下去,正是要将这个帝国修枝剪叶,再缝缝补补,使得这个时代更加的美好,使得汉民族更加的昌盛,为后世留下一段弥足珍贵的经验!
两人就这么闲庭信步一般于闹市之中缓行,仿佛从太祖太宗朝一路走来,不断游览着大焱朝的盛衰起伏,不断感受着这个时代的脉搏,也不断坚定着为此而奋斗的决心!
第664章 同门不同命
周侗本想留在大名府,但想了想还是跟着苏牧回到了汴京城,只是他并没有想到这么快就会与苏牧再度见面,还见到了那名黄衣老僧。
人都说一山不容二虎,更何况武无第二,老僧与周侗都是大宗师,自然有些王不见王的意味。
苏牧也没想到老僧会带他来御拳馆,虽然对御拳馆早已心生向往,奈何苏牧一直没有机会来参观一番。
在民间和草莽,许多人都是先知道周侗,才知道了御拳馆,即便是苏牧,也以为御拳馆乃是周侗宗师创立,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罢了。
何谓御?皇家是也。
这御拳馆其实并非周侗创建,而是有着朝廷背景的演武堂,设有天地人三席大教师,其中天字教师地位最为尊贵,便是周侗,御拳馆也因为周侗的名声,而为世人所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