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有很多,综合起来最严重的还是两个问题。
其一是驻扎之地距离居庸关不远,一旦关城里的郭药师侦察到他们的窘迫和萎靡,突袭大营,他们即便能够抵挡下来,也要损失惨重。
再来便是军心士气已经跌落谷底,即使停下来修整,他们缺少粮秣,这种状况也只能越来越糟糕,倒不如趁着现在还有些余力,利用兵力上的强大优势,发起一波有效的攻击,彻底碾压,将居庸关拿下来。
张楚剑熟读兵书,自然深信置之死地而后生那一套,在他看来,这些军士已经走投无路,怨气能够转化为愤怒,只要将愤怒转移到郭药师的身上,此战必定能够建功。
可惜他还是想错了。
这些军士真的走投无路了吗?
不,是萧干走投无路了,这些军士都是在北方大地出生和成长的,他们就像草原上的蚂蚱和爬虫,即使生存条件再恶劣,他们也能够生存下去,并非一定要拿起刀枪跟敌人拼命。
只是他们追求更好的生活,才跟着萧干打仗,当他们发现自己的牺牲不会换来任何结果和价值,他们还会舍命向前吗?
这也是前番说过的,异族与汉人的差别,就在这里,种族文化不同,价值取向也就不同,面对生死的态度,自然也就不同。
汉人的价值取向是经历了成千数百年的积累和沉淀,才渐渐形成的,已经很难再更改。
而异族人一直处于民智未开的蒙昧状态,用最原始的手段在求存,让最原始的欲望来衡量自身的行为准则,用最原始的生存法则来面对这个不断向前发展的时代。
想要让他们跟汉人一样大义凛然,显然是不现实的。
所以张楚剑有着自己的理想,他确实算是出色的军师和谋士,可惜他读的是汉人的兵书,指挥的确实一群异族人。
兵法上的技巧和谋略可以借鉴甚至通用,但兵法上的精神传承,却无法做得到。
谋士们常说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地利可以共通,但人和这一项,却不是谁都有,异族人的价值取向不同,想要利用汉人的那一套,让异族人做到人和,这根本就是生搬硬套罢了。
萧干并非不知兵法之人,他也相信张楚剑的智慧,但张楚剑有一点不如他,那就是对这群士兵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