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息国的这些俘虏是不可能被放回去的,公孙续不可能在这个节骨眼上让自己的敌人变的强大,但同时,他也不愿意背负扣押俘虏的名声,所以,每当安息国的使者前来询问的时候,公孙续都会提出赎买的策略,并且,这价格是相当的高。
赵云执掌西域军权之后也继续采用这种办法,安息国必须拿出足够的钱财或是货物赎买他们的将士,对于那些王公贵族,或是家里特别有钱的将领的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不等安息国的使者与赵云谈妥,他们家里人私底下前来找赵云商谈,最终,这些俘虏中的有钱有地位的将官都被赎买走,剩下的都是穷鬼,不仅他们家里拿不出钱赎买他们,就连他们的国家,他们的国君,也不愿意花费这样一笔费用。
手上有了十几万人,赵云不可能白养活他们,在公孙续离开前,他就和几位军师一起商议好了,建设西域是个长久浩大的工程,仅仅是各处要塞就需要不少劳力来修建,而正好,这些俘虏就可以派上用场。
西域没有现成的城池,所以公孙续要从头开始,好在右北平那边的匠作营早就研制出公孙续需要的建筑材料,并且也早就应用于军事和民用。
水泥的产生无疑有划时代的意义,以往,若是要修建军事要塞的话,首先要做的就是去深山开采石头,而且是那种大石头,只有用这种石头才能修筑坚固法城墙,可开采石头本身就是个费时费力的工程,再加上运输,然后再修建城池、要塞的话,那得多少年才能修筑出公孙续需要的要塞啊。
有了水泥之后,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公孙续掌控下的所有地盘现在都在用水泥修建军事建筑,高顺更是在长江北岸修建了一个个堡垒。至于西域这边,只要有足够的人力就行。修建城池不是难事。
这些俘虏对回去已经死了心,连他们的国家都不会来赎买他们,谁还肯为他们出钱,再者,其实给汉军干苦力并不是苦差事,相反,很多俘虏甚至觉得这差事不错,根本就不像是在恕罪。
公孙续下令厚待俘虏,只要这些俘虏肯老老实实工作,每天都还会算工钱,如此一来,这些俘虏吃喝不愁,性命无忧,而且还能给家里寄钱,这可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啊。
不少俘虏更是让人带口信给家里,要家人迁徙到西域这边来,这里的繁荣已经超过了安息境内,若是能在这里安家立户,那也是最好不过的事情,而且,这些俘虏大都想通了,等赎罪完毕被释放后,他们也不打算回去了,留在这里挺好,至少比以前的日子要好。
殊不知,这一切全是出于公孙续的计策,他需要的不是一个军事强大的安息国,也不是一个稳定的安息国,从一开始,公孙续就在算计安息,随着时间的推移,安息国很快就会走上一条不归路。
第953章 渡江计划(一)
荆州,长江沿岸,高顺照例又率军巡视长江北岸的防务,自从高顺统筹荆州军务以来,他就从没放松对江东军的监视,不过,江东军这几年也很老实,他们也不想主动去招惹江对岸强大的敌军,但是长江两岸的将士们都明白一个道理,渡江战事终会打响,只是,谁也不知道是哪一天而已。
江夏城内,高顺检阅了江夏驻军之后勉励了将领们几句,然后就吩咐各营将士回归自己的驻地驻防,于此同时,一支大约五万人的军队已经从襄阳出发,现在正朝江夏进发。
晚上,江夏军营中灯火通明,由于是前线阵地,所以江夏的将领们都提防着对岸的敌军,即使是像这样平常的晚上,他们也会一丝不苟的巡逻,一开始的时候,有些将领还抱着松懈的心思,可惜的是,高顺是荆州统帅,他不可能容忍自己的部下会出现这样的想法。
几次突击检查之后,军中那些带有松懈心思的将领和士兵不是被贬就是被杀,高顺治军讲究的就是赏罚分明,谁要是犯在他手上,那绝对得受到相应的惩罚。水军大将蔡瑁曾在营内饮酒,结果被高顺吊起来打了一顿,长沙守将张辽有次演习的时候不小心践踏了百姓的庄稼,结果也是被点名批评,而后又加倍补偿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