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8页

巨浪[校对版] 闪烁 1259 字 2022-10-20

在斯普鲁恩斯离去之后,哈尔西成为了尼米兹唯一的选择。

当时,在美国海军中,除了哈尔西之外,几个比较有才能的将领,比如金凯德、米切尔与威利斯·李都属于“战将”型人才,而不是“统帅”型人才。三人都具有出色的战术指挥才能,却没有太多的大局观,或者说没有同时指挥几支舰队作战,并且联合各舰队的控制能力。

在此情况下,哈尔西走马上任。

虽然斯普鲁恩斯将第五舰队的所有战舰都带了回来,仅仅只有一艘快速战列舰受了点损伤,在锚泊地就能修复,但是此时的战局一点都不容乐观,太平洋舰队,乃至美国海军都已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当时的美国海军都需要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只有通过一次决定性的海战,获得决定性的胜利,美国海军才能够获得喘息的机会,获得扭转战局的机会。

要想获得决定性的胜利,就必须做出巨大的努力,拿出足够的资本。

如同他的性格一样,走马上任之后,哈尔西立即向第五舰队全体官兵下达了战斗动员令,要求每一名官兵都保持最佳的战斗状态,每一艘战舰都要做好随时出发的准备工作。随后,哈尔西还向第五舰队所有官兵宣称,决战时刻即将到来,能够获得胜利的是,同时也只是第五舰队。

士气调动起来之后,哈尔西还有更多的实际工作要做。

比如,尽快修复那艘受损的战列舰。

与帝国海军一样,战争期间美国海军加强了后勤保障舰船的建设工作。

因为美军一直处于战略防守态势,且美军在主要战场上设置了众多的海军基地与临时锚泊地,所以美军并没有像帝国海军一样,建造大量的快速战斗支援舰与快速综合补给舰(这两类后勤保障战舰在进攻中发挥的作用最为明显),而是花更多的力气建造了数量众多的工程维修船。

毫无疑问,工程维修船对防御的一方更有意义。

不说别的,为了在太平洋上建立起完善的后勤保障网络,美军就必须建造足够的工程船只,以便在重要岛屿开辟临时锚泊地,为舰队提供临时驻扎地点,以及在舰队中转时为其提供后勤保障。

另外,维修船只也显得极为重要。

因为美国海军作战舰艇的战损率一直居高不下,而美国的主要造船厂都在本土东海岸,即便在西海岸与珍珠港,乃至澳洲大陆与新西兰都有修船厂,但是对于绝大部分战舰来说,广袤的太平洋仍然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障碍。所以要想保持舰队的作战能力,就必须建造足够的,且足够大的维修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