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退出战斗的那三艘“皇帝”级战列舰再次追上了“太宗”号,其速度都达到了二十二节。如此一来,四艘“皇帝”级再次组成了战斗队列,并且挡在了第51特混舰队的东南面!
也正是这个新的变化,让斯普鲁恩斯下定了突围的决心。
毫无疑问,第一舰队的四艘“英宗”级战列舰已经机动到位,并且正在杀来,不然第一舰队的指挥官不会让三艘已经遭到重创,基本上丧失了战斗力的战列舰再次投入战斗。而第一舰队指挥官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第51特混舰队无法全速撤退。到时候,只要四艘“英宗”级赶到,第51特混舰队将面对敌人五艘战斗力健全的快速战列舰,以及三艘没有完全丧失战斗力的战列舰!
做出这一判断之后,斯普鲁恩斯立即做出了两个决定。
一是将航速提高到二十七节,二是让一直伴随主力舰活动的两支驱逐舰编队向第11-2主力编队发动鱼雷攻击。
三点五十八分,八艘驱逐舰冲了出来。
跟在第11-2主力编队身后的第11-4巡洋舰编队里的五艘轻巡洋舰立即加速冲了上去,在四艘战列舰的左侧排好了队列。随后,五艘轻巡洋舰上的火炮就欢快的“鸣叫”了起来,将一百五十毫米与一百三十毫米炮弹洒向了逼近的美军驱逐舰。
四艘战列舰上能够使用的副炮与速射炮也在此时投入了战斗。
显然,美军的八艘驱逐舰要想突破五艘轻巡洋舰与四艘战列舰组织起来的密集火网,几乎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斯普鲁恩斯也并没有指望这八艘驱逐舰能够击沉第11-2主力编队的战列舰。
四点过五分,在美军驱逐舰缠住了第11-4巡洋舰编队之后,斯普鲁恩斯立即命令两艘轻巡洋舰向西搜索,寻找四艘“英宗”级战列舰的“下落”。
可以说,这个决策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时,第11-1主力编队已经冲到了第51特混舰队的西北面,并且摆好了架势。
东南面的战场上,面对如同疯狗般的美军驱逐舰,第11-2主力编队的四艘战列舰迅速拉开了距离,同时做好了转向准备。
四点十二分,在连续损失了五艘驱逐舰的情况下,最后三艘驱逐舰终于将距离缩短到了七千五百米左右,并且转向发射了鱼雷。只是这三艘驱逐舰的命运也没有好到哪里去,两艘立即被轻巡洋舰上的凶猛炮火打沉,另外一艘也遭到了重创,最终只勉强逃出了轻巡洋舰的炮火打击范围。
也就在这个时候,斯普鲁恩斯下达了第二次转向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