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页

巨浪[校对版] 闪烁 1596 字 2022-10-20

标准排水量:31840吨,满载排水量:38950吨,最大排水量:42880吨;总长:2518米,水线长度:2406米,型宽:285米,吃水:98米,定员:1655人(充当旗舰时为1808人)。

锅炉:8台七十二年型燃油锅炉,主机:4台七十二年型蒸汽轮机,功率:210000轴马力,推进:4轴4浆;航速:355节,续航力:21000海里18节,或者24500海里16节。

主炮:9门七十五年型300毫米l58型舰炮(3x3),副炮:16门七十一年型130毫米l50型舰炮(8x2);鱼雷:2具三联装鱼雷发射器(各备雷20条)。

主装甲带:120-220+50毫米,装甲甲板:80-150+50毫米,装甲隔舱:50毫米,炮塔:100-350毫米,炮座:350毫米,司令塔:220-350毫米。

仅从设计上看,很多人会认为海外领地级是海龙级的指挥简化版本。

显然,这个认识并不完全正确。

海外领地级确实简化了指挥设备,从而有效的降低了造价。只是与海龙级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区别。

比如,新采用七十五年型300毫米舰炮就比海龙级的七十三年型先进得多,而且能够将300毫米重型穿甲弹的威力发挥到最大限度,其穿甲能力在七十三年型的基础上提高了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

这一提高带来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当时,美国海军已经发现,其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的装甲根本抵挡不了300毫米穿甲弹的打击,在与海龙级交手中肯定占不到便宜,甚至在鲨鱼级面前的优势也不是很明显。说白了,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的最初防护设计是针对重巡洋舰的200毫米舰炮,而不是大型巡洋舰的240毫米与300毫米舰炮。

显然,巡洋舰的防护设计不是以自身舰炮为标准,而是以针对的对手的火力为标准。

如此一来,在设计第二种大型巡洋舰的时候,美国海军就明确要求能够在常规交战距离内应付海龙级主炮的打击。当时,美国并不知道,帝国海军已经拥有了比海龙级主炮更好的300毫米舰炮。

因此,在美国海军建造第二种大型巡洋舰的时候,其防护就已经落后了。

后来的实战也证明,在面对海外领地级的时候,美国的大型巡洋舰只有挨打的份。也正是如此,帝国海军才会在战时为四艘服役不到三年的海龙级大型巡洋舰更换主炮,以增强其火力!

除了主炮之外,最大的变化就是防护。

虽然为了降低成本,必须减少排水量,从而必须削减装甲的重量。但是汪华华并没有忘记提高防护性能,特别是生存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在设计海外领地级的时候,他就更大范围的采用了“重点防护”的理念,即在适当削弱部分装甲的情况下,用富裕出来的装甲加强关键部位的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