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自己的想法跟蒋干说了,蒋干却笑:“吾未尝与吕布言此,彼何能出此谋耶?”你太高看吕布了,他才没可能想那么深远哪。脸上的表情颇为诡异,压低声音对是勋说:“传闻布与诸将妇有染……”
我靠原来如此!是勋这才恍然大悟。所以吕布正妻一直没有生下个儿子来,但他始终不着急,蒋干提出招曹冲为赘婿,也被他一口给否决了,敢情……肯定诸将之子当中,有他的私生骨血啊。到时候混在众人之中,做了他的养子,将来便可名正言顺传位于此人……就不知道这私生子究竟是一个呢,还是一大堆……
所以吕布不担心继承人问题,二策权衡,觉得还是把闺女嫁给曹昂做侧室为好,将来有机会进位皇后,要是生下儿子来,还可能做天子,那他吕奉先就是妥妥一个国丈啦。着是打得好如意算盘!
蒋干催促是勋,说曹操派你来跟吕家联姻,是为了羁縻吕布,根本不在乎吕氏女究竟嫁给他哪个儿子,那你还装什么腔啊,不妨答应了吕布,并且即刻将吕氏女迎回安邑。如此一来,曹操也踏实了,吕布也放心了,中原乃可底定,等到凉州乱平,我也可以扶保着吕布奔西域去……
说到这儿,突然面孔一板:“是公,吾为国事,将弃中国而远行也,恐再难履乡梓。是公召干时,即虑此乎?”
是勋赶紧解释,说我当初真没想那么远,只是因应形势,一步一步,才使得你不得不跟着吕布西行——“子翼,吕布但王西域,卿必相也,扬威异域,富贵荣华,与为淮上布衣,孰强?”
蒋干苦笑摇头:“干自束发以来,但见中原波荡,乡梓亦尝被兵,乃恨徒具口舌,而无拳勇,不得为国家定难。故从是公之召,为国家也,岂为自身富贵耳?是公轻看干矣。”
哎呦,是勋心说没想到这史书上仅着寥寥数笔,传说中白鼻子小丑的家伙,竟然还心怀如此宏图壮志,品德如此高尚……即便只是嘴上说说,那也很了不起啦。赶紧起身,敛容而揖:“勋之过也。子翼当世雄杰,必能名著青史,流芳百世。”
蒋干摆摆手,说你知道我的用心就好,将来还要求你的如椽大笔,为我显声扬名呢。便即起身告辞。是勋拉着蒋干的手,依依不舍,并且告诫道:“子翼此去西域,千万珍重。狄戎之俗与中国不同,切勿以安中国之策,以治戎狄也……”
第二十九章、铜雀台上
建安十六年六月晦日,汉天子第三次下诏,使张音持节送往安邑,册曰:“皇帝问魏王言:遣阶奉壬申书到,所称引,闻之。朕惟汉家世逾二十,年过四百,运周数终,行祚已讫,天心已移,兆民望绝,天之所废,有自来矣……今使音奉皇帝玺绶,王其陟帝位,无逆朕命,以祗奉天心焉。”
曹操按例三辞。翌月,天子四册:“甲戌,册诏魏王曰:天讫汉祚,辰象著明,朕祗天命,致位于王,仍陈历数于诏册,喻符运于翰墨……今使音奉皇帝玺绶,王其钦承,以答天下乡应之望焉。”
张音也够劳累的,许都、安邑,来回跑了整整四趟;相对的,曹家呈递辞表的桓阶却比他少跑一趟——因为三辞三让,礼数已尽,曹操不会再四让了。
这时代因为崇儒而自然形成了很多虚伪的表面文章,比方说天子诏命重臣,或者封侯拜爵,所命者就往往三辞三让,以示谦逊——刘备三顾茅庐,孔明乃见,说不定也是受此影响。在原本历史上,曹丕觉得帝位禅让嘛,不同封官命爵,所以画蛇添足,搞了个五命四辞——曹操可没有他儿子那么文艺范儿。
于是即于安邑城南筑受禅台,七月壬午,五十六岁的曹操升坛受禅,公卿、列侯、诸将、匈奴单于、四夷朝者数万人陪位,燎祭天地、五岳、四渎,称帝代汉。遂制诏曰:“上古之始有君也,必崇恩化以美风俗,然百姓顺教而刑辟厝焉。今朕承帝王之绪,其以建安十六年为延康元年,议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同律度量,承土行,大赦天下;自殊死以下,诸不当得赦,皆赦除之。”
随即以弘农新安邑万户,奉汉帝刘协为新安公,行汉正朔,可以天子之礼郊祭,上书不称臣;封刘协四子皆为列侯。定都雒阳,更名“洛阳”,翌月乃命营建洛阳宫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