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页

汉魏文魁[校对版] 赤军 2236 字 2022-10-20

此时曹家势力就要比原本历史上的同时期强了不止五成,相对应的,袁家势力还并没有达到巅峰,曹操相信,只要能够一举击败袁绍,那么广袤的中原大地便可反掌而定,再往后西北、东南、中南、西南,吕布、刘表等辈,或可传檄而降也。

是勋没有曹操那么乐观,终究他是知道在原本历史上还有赤壁大败和汉中得而复失那两档儿事儿的,但他也逐渐看清了,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得历史的发展方向有所扭曲,自己穿越到此,并非一事无成。

当然啦,严密的布局,不是靠他跟曹操三言两语,摆摆地图就能确定下来的,曹家班且得大会、小会,开上好多回哪。是勋倒是暂且将此等事抛诸了脑后,反正他能够提的建议,也都已经跟曹操说清楚了,别以为他是宏辅有机器猫的腹袋,掏啊掏的总也掏不空。

此后曹操又召了郭嘉和荀氏叔侄等人前来商议,最后终于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反复磋商,在可能受到威胁的地区设置都督,负责数郡或一州的军事,与刺史协同镇守。

是勋曾经劝过曹操,说刺史负责制已经不适应目前的局势了:“孝武皇帝初设刺史,为监察一州政务也,非牧民之官。为州下辖数郡,山川广袤、户口众多、风俗不同,以一人之力安能御守?当或废刺史,权归郡守,而以都督、都尉辅之;或小其州,以二、三郡为一州,明定刺史牧民之责。”

东汉朝十三刺史部,也即俗称的州,普遍比两千年后一个省还要大,尤其是那些偏远地区的州,比如幽州、凉州、扬州、荆州、益州,辖区实在是太过广袤啦,以传统的小政府形态,根本无法有效治理。

曹操认同是勋的见解,但是说咱先不必着急——“待平袁绍,乃可更制,此非其时也。”

第二十九章、白兔遇犬

建安三年,也就是原本历史上的建安二年,夏秋之际,曹家基本完成了与袁绍争雄的战略布局,设置了多位都督军事或者监军事。

曹家设置的第一位都督,乃是东中郎将程昱,但是与原本历史上不同,没有赋予他统驭兖州的全权,而只是“领济北国相,都督兖北四郡(东郡、济北、泰山、东平、)军事”,屯兵东阿。并鲁国入兖州,加山阳、任城、济阴、陈留五郡,则由建武将军、济阴太守夏侯惇为督,屯兵鄄城。另以严象为兖州刺史。

徐州五郡,召原刺史陶商入朝,并其弟陶应同为太中大夫,而以曹宏为徐州刺史。北部的琅邪、东海、彭城、下邳以平东将军臧霸为督,割下邳国东、南六县与广陵郡凌县另置临淮郡,与广陵郡共付南中郎将、领广陵太守陈登镇守。

淮南、江北的九江、庐江二郡,交于扬州刺史刘繇,并任太史慈为平南将军,为其都督。

豫州刺史仍为袁涣,并分东北部的陈国、梁国、沛国与沛国相、抚军将军曹豹都督——曹操心说我把老家都交给你防守了,让你衣锦荣归,够对得起你了吧二叔。不过这一战区不在边境,而在腹心之地,压力很轻,屯兵也不必要太多,终究曹操对自己这位族叔的能力,其实并不怎么看好。

颍川、汝南,就在许都周边,可比朝廷都雒时候的河南、弘农,曹操当然不会撒手,亲率最强大的中央军团坐镇,以护军韩浩、史涣等将执掌。

最后一个战区在西线,即黄河以南的河南、弘农二郡,任命曹仁为河南尹兼都督,以钟繇为司隶校尉。本来这一战区是想把河东郡也给包括进去的,但是荀攸劝道:“乃有大河阻隔,难以共御,请别遣将。”那么究竟派谁去好呢?曹操一开始属意夏侯渊,夏侯渊自己也跃跃欲试,因为从河东北出,那就是并州啊,可募精骑。

但是鲁肃提出异议,谓:“妙才将军突骑无前,不可置于河东狭谷之内,利坐守而不利前出者也。”河东郡北、东两面都是高山险阻,东北部和南部是涑水、汾水冲刷出来的狭窄谷地,夏侯渊的骑兵过去了,缺乏机动的空间,就发挥不出十成的功用来,那不是很可惜吗?况且——“公等但虑河东,何以不虑河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