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算是平静下来的朱由检,获悉大臣在等着,立刻让人梳洗,穿戴完毕。出来之后,皇极殿上,温体仁率诸位大臣整齐拱手道:“臣等恭贺陛下,贼首就擒,中原逆贼不日可平。大明中兴有望,陛下当祭告太庙,告慰列祖列宗。”
多日来困扰朱由检的中原乱局,在这一刻一扫而空。朱由检开怀大笑道:“不错,朕确实要祭告太庙。不过要先等闯贼押解到京师,以其首级为祭品,告慰列祖列宗。”
温体仁又道:“陛下洪福齐天,臣等遵旨。”一干大臣纷纷附和,朱由检落座之后立刻道:“奏本上说了,这一次又是陈思华。日行百里啊,三日急行军,赶赴中都。流贼围攻滁州,还是率领本部人马为前驱,一战而打破群贼。大快人心,大快人心。各位爱卿,你们说,该怎么赏赐他才好?”
这句话一出,大家都闭嘴了。真是太难了,没什么好赏给陈燮的。一个武将,他已经没多少余地可以继续升官了,再升就是顶了。一个武将这么能打,还不要朝廷出银子,这真不是什么好事。关键这个时候,朱由检的心情太好,大家不敢说什么坏心情的话。
一看大臣都闭嘴了,朱由检心里也是一沉,对啊,没啥可赏的。不能又跟上次一样吧?琢磨来琢磨去,朱由检发现除非封爵,再无可赏的余地。这真是啊,让皇帝太为难了。
“陛下,臣以为,唯有封爵,方可相衬陈思华之功。”站出来说话的是候徇,这户部尚书大人,可是很欣赏陈燮。为啥这么说呢,登州的税赋来的最及时,从不拖欠。要是天下的税赋都这么干脆,他这个户部尚书好做多了。
朱由检犹豫了一下,温体仁见状立刻道:“陛下,不可。自英宗一来,武将封爵,慎之又慎。功高如戚少保者,未有封爵之事。”
是啊,戚继光的功劳也够大的,就是没有封爵。这是典型的被文人压的死死的武将典范。戚继光给张居正写信,落款是“门下走狗”。温体仁也是首辅,你让陈燮这么自称看看?没等你提要求,陈燮拎着刀上门剁死你丫的。
这句话,让朱由检冷静下来了。历代圣君,无不是刻薄寡恩之辈,朱由检也是以圣君来要求自己的。想到戚继光,心里便犹豫了。首倡给陈燮封爵的候徇,见状只能心里暗暗叹息一声。功高不赏,这可不是什么好事,一次两次就算了,次次如此,要出大事情的。
看到朱由检的目光过来,候徇苦笑着鞠躬拱手:“陛下,户部没银子,京官欠薪都没发。”说这话的时候,候徇心说还指着登州的税赋发京官的俸禄呢。
“既然如此,那就照旧吧,在现有官职之上,给陈燮再升一级便是。”朱由检只能这么对付了,按说武将打胜仗,上银子是最常见的手段,这不是朝廷没银子么?武将封爵,你得有老李那个本事,把文官喂饱咯,都替你说话才行。陈燮不是这样,文臣都反对,这事很难办。这一点,朱由检心里很清楚,同时他放心陈燮离开,也是因为这一点。文武勾结,才是最可怕的。
第三百五十六章 宣传队、播种机
加强政治教育,统一思想,树立登州营仁义之师的光辉形象。这是登州营西进的工作重点。为了顺利完成这个工作重点,直属登州总兵侍从室的执法处、生活指导处的任务最重。这两个部门,基本都是年轻人,自天启七年开始,陈氏洗脑大法培养出来的知识青年。
“这一次西进,我们的工作重点就是要让百姓都知道,登州营是一支仁义之师。通过你们的宣传印象,让士兵们都明白,当兵打仗不仅仅是为了胜利,而是要为了天下百姓都能吃上饭,过上安稳的好日子。为了这个崇高的目标,登州营上下必须团结一致奋斗终身。”
大道理讲再说都没用,还是浅显易懂的好。这一点陈燮很明白,围绕着吃饭过好日子这个核心,自然能衍生出无数行为准则。配合登州营的军纪,让士兵明白军纪为什么会这么要求大家。
西进之前的准备工作很多,后勤补给无法指望各地政府,被流贼洗了一遍又一遍的河南大部,湖广北部,就地解决给养问题就是个笑话。动辄几十里的无人区,你有银子都花不出去。所以,登州营上下都有清醒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