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本想持着小皇帝这张牌,再来一次群雄会盟,讨伐李铮。然则却被麾下谋士劝阻。
其一,现在各地诸侯,都忙着壮大势力,或是处于紧急时刻,或是处于虚弱之中,哪里有心思会盟?
其二,此时的诸侯,不像当初董卓初掌权时的诸侯。那时候的他们,虽然各有打算,但毕竟还没有直接矛盾,上头又有大汉朝的名义镇压,所以才能轻易纠集起来。现在则不然,首先,李重霄否定了大汉的继续存在,使得大汉朝的威望进一步降低,几乎已经不被任何人放在眼中。其次,各个诸侯之间的争夺已经进入白热化,都有了很深的仇恨。比如公孙瓒,就绝对不会和袁绍联合。
其三,都害怕被人当枪使呢!讨伐李铮,总要分派任务,哪个是前锋,哪个做后勤。诸侯不能齐心,各怀鬼胎,万一将精力放在李铮身上,被人从背后捅一刀,死的不明不白,那就真的冤了!
所以说,现在这个时候,要举行会盟,不大可能会成立。
不是说这个策略不好,而是时机未到。
看那凉州李重霄现在的状况,恐怕比起当初的董卓,都要来的强大。一者面对这样强大的敌人,处于弱势方的诸侯本就是被动的。其二,也只有真正到了火烧眉毛了,才有可能摒弃前嫌,会盟联合。现在李铮未动,诸侯还没有切肤之痛,不是时机。
而且各诸侯都还在争夺地盘,竭力壮大,尚未安定了下来,各自内部都尚且混乱,又怎敢主动招惹里?唯有等到局势趋于稳定,内部梳理清晰,才是商讨这件事的最好时机。
第三十四章 再得贤才
不过也不是什么都不做。
不论是袁绍,还是曹操,一者这些人都不是蠢蛋,二者他们历来都站在这个时代舆论的巅峰,把持着舆论方向。
不敢与李铮正面交锋,那就抹黑他!
合着那些憋屈的被李铮赶出关中的豪门望族,这些人死了命的抹黑李铮,把他形容成为一个烧杀掠抢无恶不作的大魔头,比之董卓更甚。
他们还很有理由,例举出李铮的种种不是。比如灭韩遂,被形容成以下犯上的大逆不道——毕竟,当时韩遂也是朝廷任命的征西将军,官职比李铮高了一个阶位。
又比如降服羌胡、击灭右部匈奴,说李铮残忍好杀,把人家生生给灭族了!
尤其是李铮竟然否定了大汉朝的继续存在,端端是逆天之举,乃天理不容,人人得而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