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诚以为铁穆军已经抵达阿勒坛山,然而铁穆此时却离阿勒坛山很远很远。
一个敌兵的身躯直挺挺地向地面倒去,并发出重重的声响,他的头颅在地上独自滚着,鲜血汨汨地喷涌而出,空气中弥漫着腥臊的气息。余下的俘虏面色苍白地看着他,眼前冷酷嗜血的场景让他们忘了求饶。
丁全举起右臂向下用力地一挥,立刻又有上百颗头颅滚落下来,行刑的军士毫无怜悯之意。
铁穆将自己的佩刀收回,踏过地上的尸首,注视着自己的部下。部下挺胸收腹,站在他的面前,虽脸露疲惫之意,双眼中仍燃烧着熊熊的战意。
敌军顽抗的意志超出他的预料,令他损失了不少人手。铁穆与萧不离两人的联军虽然咬住了拜答儿军队的尾巴,但最后是夜色成了拜答儿的救命符,追击之中未能形成迂回包围,终究让他跑掉了。然后蒙古军改变了战术,化整为零,在广袤的原野上四处奔散,你可以将这视为逃跑伎俩,也可将这视为一种战术,总而言之,再也没有给秦军包围的机会。
双方在草原上玩起了游戏,各自广布斥候,一有风吹草动,秦军立刻云集试图围歼,而另一方则四处奔逃如狡猾的狐狸,令秦军疲于奔命。即便是如此,蒙古人也付出了更大的代价,总会有小股力量被大军包围,这场战争沦为一场双方在意志之上的较量。
“不能被敌军牵着鼻子走!”铁穆道,“这样我军会陷入被动,我们的补给毕竟是远道而来,而劫掠仍不足以弥补消耗。”
“铁义将军的信使说敌军在阿勒坛山屯集有不少牛羊,看上去那里的大营仍未迁移,并且那里有不少人马保卫,既然有人守卫,自然是十分重要的所在。”萧不离道,“萧某以为,我们不如举军去取,假如敌军害怕,则必来相救,正中我等下怀!敌军若不来救,我军一旦得了更多的补给,可以坐等他们来攻,敌军也要吃饱肚子。”
“从对俘虏的审问来看,蒙古人这次对我们的突然来袭感到十分意外,他们并没有携带太多的干肉与粮食。”丁全道,“全靠从这方圆千里的牧民那里夺来,这倒令本地的牧民相当愤怒。”
他们却不知道,他们面对的是一支号令并统一的军队,拔都等人为了保存实力,都不愿与秦军死战,故而采取了这种兜圈子的消极战法。不料这让秦军抓不住他们的主力,也将秦军主力往离阿勒坛山更远的地方吸引。
“哈哈!”铁穆闻言,脸上的表情放松了不少,“就依二位的主意,全军主力西进,吸引敌军尾随。不过,我却要暗藏伏兵,若是能将敌军包围,则可寻求决战。”
“遵令!”萧、丁二人点头同意。
铁穆一直将注意力放在追击上,将本来直取阿勒坛山下的计划取消了,眼下他想打个埋击战,却不知阿勒坛山下蒙古人的营地对蒙古人是否真的重要。
但无论如何,这个计策值得一试。
第四十二章 蛰伏与躁动(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