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页

“举军征辽,孤酝酿已久,萧不离,如今大漠情势如何了?”赵诚又问萧不离。

“臣奉命进驻大漠,分化离间蒙古诸部,至今已有小成,尤其是与孛儿只斤氏有世仇的漠北诸部,皆听臣号令行事。我安北军又寻地屯田,军粮虽只一岁一收,但相信再过两年,就可自食其力。”萧不离想了想又道,“但诸部仍不肯屈服,屡有反叛,大战尚无,小战不断,臣不敢掉以轻心。国主若是想永久威服草原,恐要十数年之功才成。”

“嗯!”赵诚点点头,“此事暂且如此,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孤不会急于求成。如今蒙古人内斗不断,几个家族又各自称汗,正好为孤所利用。”

“安西军与朔方军要注意西边侧翼,河东与潼关、陕西军也不可调离,得留心金人动静。”何进道。

一直与金军交战的严实连忙高呼道:“何枢密此言甚是!”

李桢奉命带着大小武官,将一个巨大的沙盘搬了进来,山川河流无所不有,看上去绝非一年之功所能办到的。赵诚走下高座,挥了挥手冲着众将充满豪气地说道:

“诸位聚首过来,与孤沙盘上指点江山!”

第十二章 燕云(六)

史天泽刚回到真定府,还未来得及一洗满面风尘,就被自己的父亲史秉直叫了过去。

史秉直的书房里挤满了史氏的家人,史天泽之叔史进道,堂兄史天祥,胞兄史天安、侄史楫、史权等均在等着他带回最可靠的消息,更有同样期待的心腹部下们。他们一度曾担心史天泽会是有去无回。

“天泽,那秦王可曾慢怠过你?”史天安着急地问道。

“二哥稍安勿躁,弟会将此前经过一一细细道来。”史天泽笑了笑道。众人见他神色并无惊慌,也就心安了不少。

史天泽恭敬地对着自己的父亲说道:“孩儿此行,经河东、潼关、陕西,一路南下、西进、北上,虽然辛苦了些,但一路上并无盗匪之惊,沿途虽有荒废之地,但短短五年,秦王就将河东、陕西这些曾遭连年兵火焚毁与盗匪横行之地经营得如同铁桶,当地百姓民心俱已臣服于秦王。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而士人之心亦是如此,河东中条书院人文荟萃,虽不愿入仕新朝,但却视河东为乐土。故孩儿以为,一统神州者只会是秦王也。”

“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呐,报纸上所说的,为父一向以为其中多有阿谀奉承之辞。如今听天泽这么一说,倒真是名不虚传。譬如耶律楚材臣服于他,就胜过千军万马,河北士人如今人心思动,恐有投奔耶律楚材之势。秦王又屡诏士人效命,元好问等虽不从,亦受礼遇,此举令秦王声誉与威望日浸,这大概就是文武相济帝王之道吧?”史秉直叹道,“你可曾亲见到秦王?观感如何?”

“回父亲,孩儿奉秦王这命前往中兴府觐见,当然见着他国王本人。”史天泽道,“只是秦王令孩儿十分诧异。”

“唔,这是何故?”史秉直追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