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页

“程兄一向消息灵通,这次您也不知道?”斡三半道,众人都伸着脑袋凑近程亮。

“这次我真的不知道,循唐时旧制,先策、次论、后诗赋,最后为经义,其中又加了杂科。听说是国王亲自出题,却未说是如何个取法。”程亮却摇了摇头道,“程某料,大概是诸科皆考,若是应试者既能大约通晓经义,又擅策、论,兼懂一门杂科,怕是会最为国王看重。暂不论取法究竟如何,这个考法却是繁重无比。”

“程兄意思是说,国王看重的是经世济用之学?”

“诸位难道不知道吗?”程亮道,“这枢密院设了武学,工部要设立工学,还要在户部设农学,这其中怕是有深意。”

“这个斡某前些日子倒是听说过,不过这与在下无关。”斡三半道。除了绘画,其它的他都一概不敢兴趣。

“这工学、农学都是实用之学,听说中书已经通告天下,凡是百工、农桑及畜牧有一技之长者,无论出身,皆可赴中书自荐。”程亮道,“当然是朝廷发俸禄,可谓是跃龙门啊。”

“若说这百工,我等可不会锻造、织造或是别的什么手艺,再说咱们寒窗苦读,可不是为了制造杀人利器。”

“谁说不是呢,除了那些斗大的字不识的工匠们,怕是无人能懂。譬如那大匠师朱某人,见州官及以下却是不拜的,地位极尊啊。”

“斡某听说朱大匠师的封号是国王亲封的,朱大匠师对国家可是有大功劳的,若非有贺兰兵工场制造的杀敌利器,我中兴府怕是被北虏血洗了,封他为大匠师却是理所当然。”斡三半道,“不过,若是这些粗人今后都能堂而皇之地有了身份,将来我们这些人……”

“哎!”程亮叹了一口气,“国王行新政,重视实用之学,不是常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吗?诸位可知咱们书院为何在经义、诗赋之外还有那么多杂学,看来国王是早有意而为之,只可惜以往我们只注意治经学诗,对它业涉猎皆少。故这次科举备考,诸位要更注意实用之学,可不能在经义之中太过耗费,纵是备考经义,也更要留心咱们刘山长的大著。”

程亮露出一副意味深长的眼神,众书生们都赞道:“高论、高论!”

“程兄真称得上是程半仙啊!”斡三半虽然对程亮的判断有些将信将疑,却也无法反驳。

“程某只是多留心一些罢了,书院有训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程亮谦虚地说道,脸上却有些得意洋洋。

第七十六章 会盟(一)

苟梦玉已经回到了临安府,满身疲惫。

在他踏入大宋国境内不久,离着临安府还有一千里地,就察觉到整个大宋国的气氛发生了诡异的变化。有人欢呼雀跃,有人上窜下跳,有人愁眉不展,有人惶惶不可终日。原因是十月乙末史弥远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