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页

所谓兵败如山倒,大山倒下来时的气势,并非是人力所能抵挡的。敌军四处奔逃,更加剧了溃败的趋势,也夺走了许多仍在抵抗的敌军的作战意志,纷纷跟着落荒而逃。安北军与神策军分出大部人手,肆意追杀,直到天亮了的时候,才重新聚在一起。

安北军与神策军这才发现,战场之上惨不忍睹,倒毙在地上十之八九是敌军,血流成河。

这是一场成功的夜袭,更是一场大胜,结果比郭侃想像得要好。暂时没有了压力,郭侃这才觉得浑身酸麻无力,一屁股坐在敌军的血泊中喘着粗气。众将士们人人笑逐颜开,一扫强敌来犯时的所有阴影,神策军将士们则被安北军众将士围着交口称赞。

安北军守备林岷,越过人群,走向郭侃。

“这一战,功劳归神策军与郭统领!”林岷真诚地说道。

“不敢、不敢!”郭侃谦虚地说道,“我神策军将士虽勇敢善战,若非林守备及安北军相助,我军怎敢以身涉险?”

郭侃年轻刚毅的脸上写满疲惫,这位身先士卒的年轻统领身上有着不一般的成熟,他身上的黑色铠甲上在滴着鲜血,大多是敌军的血,却也有他自己的热血。

众人围在他的面前,个个面带崇敬之色,军中只佩服那些勇敢善战之人,郭侃用他勇猛还有机智征服了所有的将士。

“郭统领,你看我们下一步该如何办?”林岷问道。他忽然发现自己在郭侃面前不自觉地将自己降了一格。

第五十二章 巍巍贺兰(三)

察合台率领着主力十七万大军急攻克夷门(今三关口)。

巍巍贺兰山,在此处变得平缓起来,在克夷门以外就是平坦的沙漠与戈壁,右边紧邻着滔滔黄河,自古此处就是北方势力南下的必经之道。西夏王朝曾在此地设立右厢朝顺军司,借地势修建了城防,依照山体走势修建了三道防线,中间仅有极狭窄的一条通道,铁木真当年也在此与西夏军队大战。

禁军北衙统领王好古率领克夷门原有的五千将士加上临时召来的精壮,依托险要的地形节节抵抗,承受了察合台十七万大军的轮番猛攻达十天之久,终于无奈地被迫放弃,率领不足千人的残兵乘夜退回中兴府。但是察合台的军队却在此地损失一万五千有余。

过了克夷门,展现在察合台的面前就是一望无垠的平原。十多万军队,加上近四十万头驼马和大批供食用的牛羊,浩浩荡荡,不可一世。秦国放在贺兰山下的游骑,望风而逃。

察合台看着自己的庞大军队,心中极是得意,这一刻他想到了自己的父亲铁木真:

“纵是英明的父汗还活着,最强盛的时候也不过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