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页

“加税!”赵诚脱口而出。这话刚出口。他就觉得有些惊异。因为他发现自己说要加税,说得极其自然。

“臣反对!”耶律楚材立刻带头表示异议。

“如今我秦国农户上田每亩交纳粮食三升。中田二升半,下田二升,水田五升,商税本国商户无论是住税、契税都是三十分之一,关税十分之一,牧民所养牲畜百中取一,这有些轻了吧?”赵诚道,“商税自不必说,这农税与牧税怕是太低了些?”

“自古大朝初立,均以民为贵,薄徭轻赋,于民休息。但一世二世三世,常有隆盛,然后代君王亦一再加赋,最终民不堪扰,国家也从此不国了。我朝亦是如此,若是现在就加税,国主欲置国家后世于何地?赋税怕是一朝重于一朝。”耶律楚材道,“况中书省已公布天下,百姓俱喜,均言国朝仁义国主英明仁德。国主令若朝令夕改,岂不是失信于民?”

耶律楚材怒发冲冠,长长的美须剧烈地抖动着,大有与赵诚拼命的气势。盐铁使陈时可、市舶使赵昉两人瞠目,他们作为降人,对赵诚始终存在着敬畏之心。赵诚也没想到自己随口一句话,让耶律楚材大动干戈。中书令王敬诚心中暗笑,连忙劝道:

“禀国主,耶律大人也是谋国之言。如今新朝初立,又有新拓之地,百姓人心未定,这正是国主仁怀天下之时,取信于民,令万民归心。”

赵诚良久才道:“尔等之言,孤亦深以为怀。可是今年将要有大兵事,军饷、兵甲、口粮,修筑工事,士卒训练、抚恤均要用钱,孤捉襟见肘啊。”

“依臣之见,等金人将一百万两白银筹齐了,到时就可缓解国用。”高智耀道。

“金国已经残破,臣怀疑金主是否能筹齐款项。”王敬诚却质疑道,“金人有求于我朝,故而才促成秦金之约的修成,在金主看来怕也是权宜之计,我朝不可尽信于人。我朝以金抵河北豪强,金人也是以我朝威逼河北诸侯,于宋亦是如此。”

“晋卿有何看法?”赵诚又问耶律楚材道。

“回国主,臣以为远水解不了近渴,金主若是能守约,那再好不过了。”耶律楚材奏道,“我朝应从长计议,万一金主背约,我朝该当如何?料蒙古冰雪融化时就举国来攻,到时我朝怕是四处用兵。自古兵事乃国家根本,万一钱粮兵甲接济不力,臣恐牵制了国主大略。”

“陇右军南下逼近蜀口,宋人不敢出战。卫慕又遣信使奏表说,宋边将说宋国朝廷已经派使者来我朝约和,为人宋人设身处地着想,宋人这次怕是很有诚意。到时候我朝可以请宋人输粮。”王敬诚建议道。

赵诚轻笑:“完颜守绪想求偿于宋,但力不从心。宋人也并不惧怕。完颜守绪遣人告诉孤,他想约孤同攻宋国,这种事情孤怎么会去做呢?孤猜想他大概也是在试探我朝对宋地态度。”

“如今看来,与宋尽快达成和约显得尤为重要了。”耶律楚材道,“既然金人有攻宋之心,我朝却与宋人约好,则宋人必感激涕零,如此我朝可以从中渔利。”

这次讨论并没有立刻解决问题。赵诚和他的大臣们只能开源节流,尽量地增加收入,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加税是不可能的,虽然很有诱惑力,但是这样会让朝廷新立就失信于民。得不偿失。况且陕西刚刚占领,仰仗新王朝的救济,以撑过青黄不接的时候,正是秦王收买人心地大好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