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令人发笑的是未来的禁军将军秦九,居然在朝上站着睡着了,被惊醒时还以为是在战场上遇到敌袭,举刀高呼:列阵!此举让满朝文武哄然大笑,耶律楚材等人精心编制的朝仪,被毁得不成样。
尽管屡有忙中出乱乱中出错的事情发生,但朝廷还是立了起来,只是一切都很简陋,更无浩荡天朝的贵气。至于礼、乐、仪卫、舆服及选举之类的事情,还是将来的事情。
对于新鲜出炉的大秦国臣子们来说,一回生二回熟。一切都会走上正轨。王敬诚、耶律楚材、高智耀三人办公的地方叫政事堂,此处非正副宰相不得入内,离内宫最近,而各部衙门及两使司在另处办公,通常各部诸事由三位商议决定,议而不决者才交给赵诚圣裁。这三人都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干劲十足。
对于赵诚来说,也是一个胜利。他将国中内政大事交给王敬诚、耶律楚材与高智耀三人率领地内阁处理。实际上给了这三人极大的权力,当前强敌环立的形势之下,政务必须上下通达,绝不容许拖沓迟延不决。至于制衡之道,那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除此之外,赵诚成功地将早朝的时间推迟到旭日东升的时候,赵诚这是为广大公务员的身体健康考虑,同时也符合自己的作息时间表。
赵诚很想让国人尤其是官吏有七天一息地待遇。奈何在这一件事情上群臣众口一词地反对,赵诚也不想弄得众叛亲离,遂作罢。实际上京官还好说,地方官员是否天天办公,准时到公府鸣鼓视事、放衙只有他本人知道。
称帝为王。这是一个让他又爱又恨的差事,因为他发现自己以前的自由失去了大半。
民政、财税、监察交给文臣们,赵诚自己只将自己大部分精力放在军政上,这是他立命处世的根本。并且。为了便于内政与军政相联系,也为了让王敬诚、耶律楚材与高智耀三人对军事有所助益,出谋划策,特准三人有权议论军事。三人早前就拟定了国家的封爵制度,规定了亲王、嗣王、郡王、国公、郡公、侯、伯、子、男的一套制度,却首先被用来赏赐那些追随赵诚沙场奋战的将士。
吴礼在奉命赴河东上任时,曾将手中的财税清单交给了王敬诚,因为战争而获得地财富数目相当可观:
金银器皿及金锭、银锭、铜钱价约三百万贯以上;
各色珠玉、珊瑚、翡翠、首饰价约三百万贯以上;
丝、罗、绢、绫、纱、绸等价约五十万贯;
瓷器、漆器、各色珍玩无数。各种铁器无数;
又获蒙古骏马三十万匹以上。
王敬诚当着秦王赵诚的面奏道,“兵部会合全军各部合议,国主率军出征时数路人马共约四万一千二百将士,战亡者一万两千人,致残疾者八千余人,又得郭德海部、宋平部不下一万人,臣拟定了一份赏赐册子。”
“嗯,损失了一半。”赵诚心有余悸地感叹道。“这已经是很不错的结果了。能活下来的都很不容易,是应该重赏。不过。孤以为那些阵亡者更应该重赏。”
“为长远计,臣以为我秦国烈儿需养成勇于公斗的血性,羞耻之心虽高义,但需功名利禄之心辅之,方可激励将士奋勇当先杀敌报国!”王敬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