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土邦城主付了钱后,英国人通过铁路运来了第一批军火,结果“情报”泄露,军火在即将到达目的地的路上,被渗透进来的拉塔尼游击半途截获。

这批军火,英国人明面上是卖给土邦领主,实际上却是故意变着法子在送给拉塔尼游击队,以增强他们的实力,方便他们即将发动地夺取西孟加拉大城市巴哈布尔的军事行动。

经过一年的战争,此时的西孟加拉邦北部地区,当地土邦势力对这里的控制力已经非常地弱。一年战争下来,地方土邦领主组建的那支万余力的军队,早已在多场战斗中被打得七零八落,残余的部队又分散开龟缩在各个大城市。此刻的北部地区,双方的攻守之势已经易转。

印共拉塔尼游击队激进的斗争纲领,在得遭受印度旧势力强烈敌视的同时,也收获到了最底层贫民的热烈支持。当英国人故意不插手时,拉塔尼游击队在这儿农村地区的活动完全是公开进行的。

这列车火车上仅有二十名印度兵在押送,而当晚他们的食物,都被人事先前投放了安眠药,值守人员直到被游击队员将枪口顶到脑门上时才从睡梦中惊醒。

下药的人不是游击队,而是配合游击队行动的英国情报局第五处的人员。这场军火大劫案,本来就是英国人和拉塔尼自编自导的双簧戏。

没有放一枪,拉塔尼游击队就轻松地缴获了整整三个团的军火,其中甚至还有三辆英国人一并卖过来的“十字军坦克”和十余门火炮。这些都是英国人为拉塔尼游击队精心准备的“攻城装备”。

1944年12月25日,这一天是圣诞节。

两场战争正在西孟加拉发生。

一场发生在加尔各答,这是用烟花、圣诞礼物为弹药的不流血的战争,是人心的战争。

当晚,加尔各答的天空释放了大量的焰火,全市十余万在今年入教的国教教徒,连同几倍于这个数字的他们的家人,正开心地看着新年的焰火。

这些印度藉的国教教徒,今天都对“神使”阿尔托利娅充满感激之情,在这一天,当地的教会给每个信徒发放了足够其全家饱餐一顿的“圣餐”。

不仅是这样,在前一天平安夜的晚上,穿着圣诞老人服饰的国国教徒,还分乘着数十辆事前准备好的马车,在城内到处流动,根据事前准备好的名单,挨家挨户地朝信徒家里赠送“神使阿尔托利娅”的礼物。

整个活动花费不小,但实际上国教和他们背后的英国政府,并没有为此多花一个英镑的钱。

宗教,本来就是一本万利的活动。

君不见,无数的愚夫愚妇,平时省吃俭用,一分钱一分钱地抠,但进庙烧香捐献搞封建迷信活动时,烧起钱来却毫不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