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美国国会通过第一百零七号决议,即《爱国者法案第十三号修正案》,根据该法案,政府将美国公民和旅美的外国游客,私下传播英、德、苏、中、日五国和“神使”有关的宗教活动的行为,全部定性为“危害美利坚合众国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并制定了相应惩罚条例:从拘禁、半年苦役到长期监禁不等。

除此之外,美国政府还鼓励举报“非法传教”的行为,以高额奖励鼓励这种揭发行为。此举一出,整个美国更变成告密横行的国度。

法案正式实施的时间,是1944年七月四日,恰好是美国的“独立日”。法案颁布后,无数的美国人悲天怆地高呼,从前那个“自由”的美国,在1944年的国庆节这一天死了。

第十三修正案颁布之后,一些美国富人开始纷纷逃离愈来愈法西斯化的美国。

在后世,二战被各国定性为反抗“德意日法西斯”的战争,而这个位面,林汉则欣喜地看到,战争的性质,正被他扭曲成了“一堆神经兮兮的宗教国家”,联手围攻“美国法西斯”战争。

第462章 反击

历史上,美国海军反攻到日本本土,走的是夏威夷、中途岛、塞班岛、冲绳岛、硫磺岛这一路的南太平洋航线。

但在这个位面,由于夏威夷被日本人早早拿下,而反攻阿留申群岛的过程又出奇的顺利,美国海军作战制定的反击路线,则倾向于走阿留申群岛这一路的北太平洋航线。

放弃走南太平洋航线的原因,一是日本海军主力都集中在夏威夷,强行攻击损失太大。其次却是这里复杂的战略环境:这里太靠近英国势力范围。太平洋战争中,英国人和德国人都扮演了不能说的“不光彩”的角色,美国海军内部甚至认为在关岛海战中,英国人一定参予了暗算美国海军的攻击行动,只是他们找不到确切的证据而已。

在这样的情况下,选择偏远的北太平洋路线也就理所当然了。

轻松夺取阿留申群岛后,美国人顺利完成了他们战略上的第一步,将战线向前推进了数千公里。但最头痛的问题是,从本土到阿留申群岛最西端,其漫长的海上补给线是美国海军最大弱点——当然,若是走南太平洋路线,这个问题同样也存在。

不过和南太平洋相比,北太平洋的岛链密度很大,相互间间隙距离短,可以倚为凭障。从防御的角度来说,要比南太平洋相对稀疏的岛屿群安全得多——而且这个位面,南太平洋的岛紧邻英国控制区,有过关岛海战的教训,美国人再嚣张,也不想再选择这里的战场了。

若是不知道“神明”存在,美国人或许会出动大军,攻击夏威夷发动夺回作战,但舰灵的出现,改变了战争的形式。“神使”的存在,令美国海军被赋予了一项“庄严”的使命:屠神。

美国人有勇气挑战一个日本“神明”来“屠(邪)神证道”,证明自己是“上帝之鞭”,却没有勇气同时和两个“神明”开战。

面对有舰灵开挂的日本海军,为了保证这条超过八千公里的补给线的绝对安全,美国海军的作法就是在新占领的阿留申群岛上的诸多岛屿上大量地修建陆基机场,而后派出大量的b17四发重轰改造的远程侦察型进驻。

面对日本“神明”可怕的夜战能力,美国海军的应对方式非常地简单。为了防止补给舰队被舰偷袭,从本土开出的补给舰队,在大量护航航和驱逐舰的护卫下,尽可能地靠海岸线和岛屿航行,以便随时能得到岸基航空兵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