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英国人逼得和德国停战,对德国的好处自然是不言而喻。英德国停战,美国人就少了最重要的能插手欧洲涉入战争的支点。那样欧洲大陆上就只剩下法国最后一家,而没了英国帮手,德国在短时间内推倒法国,林汉和汉娜都是信心十足。
战争爆发前要从最坏的角考虑问题,战争爆发后,则要往最好的目标努力。
此次对英广播,汉娜收罗了德国国内传媒界的所有精英,此外还有大批的心理学家加盟。在那个对英广播,声音甜美的女播音员身后。站着的是一个数目超过百人的庞大团队。
女播音员广播用的稿件,是这些上百人的团队精英联手处理加工过的。播音时的语气腔调和气氛控制,以及稿件的内容,并不是狂热地宣传德国人的“赫赫战功”,而是被要求从“人道主义”和“悲天悯人”的立场描述这场海战。在宣传的过程中。把德国想要和英国停战的“想法”向英国人说明白。
当德国海军借助航空兵的优势取得对英国海军压倒性的大胜时,播音员以“冷静”和“感伤”的语气报道前线的战况时,胜利的结果只是稍稍地一笔带过,谈得更多的,却是听众中参战水兵家属们最为关心的,被击沉和正在沉没的舰上现役水兵的命运。
在广播里。德国播音员大谈“战场上的骑士精神”,大谈德国海军拯救被击沉军舰上的英军水兵行为,对英国听众“好言安抚”。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当英国民众接连不断地听到皇家海军连续失败,乃至最后全军覆没的消息后。此时民众的心中通常会产生两种情绪。
一种就是狂热无比的复仇情绪,这种情绪会导致战争继续持续下去,而这是德国人最不想看到的。
另一种则是“让这场该死的战争早点结束了罢”的逃避情绪,而这正是汉娜和林汉想要的。
此次现场战斗对英广播,德国播音员和其幕后幕僚团准备的广播稿,就是注意挑起英国听众的第二种情绪,而极力避免第一种情绪的产生。
当拉米利斯号因为中弹中雷而舵机卡死,在海上不停地打转时。德国海军原本可以轻易地发动雷击将这艘不断地进行海上回旋的战列舰击沉,但实际上却有意暂时放其一码,就是考虑到了英国民众的情绪。
“最后一艘英国战舰的结局。不能是悲壮地战沉,而应当是憋屈地投降,因为他们代表了英国人的战斗精神消亡。”
这是当时格奈森瑙号上的林汉通过无线电发给汉娜和雷德尔元帅的建议,两人也听从了他的建议。
两点四十五分,德国海军开始了“解决”拉米利斯号的最终战斗。
依旧顽抗不肯投降的拉米利斯号,虽然遭遇了俯冲轰炸和炮击。却没有遭受最危险的“雷击”。而为了防止十六英寸炮威力过强打爆这艘战列舰的弹药库,沙恩姐妹舰后来联手对其进行炮击时。使用的炮弹都有意地换成了榴弹。
406毫米的榴弹虽然无法击穿战列舰主装甲带,但命中炮塔也会令其严重受损。而选择较轻的500公斤级的常规炸弹。直接命中也足以炸哑该舰的主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