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昨夜逃到上海,宋委员长只睡了不到五个小时。余下的时间都是被上面的事务死死缠住了。已成了丧家犬南京国民政府,在大上海滩几乎已失去了执政能力。他这个最高首脑不在后面用脚踢人屁股,下面那帮人几乎都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也不想干什么——因为不少人都认为完蛋在即,现在做什么都没有意义了。在灭亡前的最后几天里,上海滩的十里洋场,倒是夜夜灯红酒绿,高官云集,醉生梦死者数不胜数。

第152章 上海遗恨2

六月十三日,南方红军的先头部队已占领嘉兴,兵临上海城下。上海虹口日租界,此时却一片肃杀,随处可见正在修筑工事的日本浪人。当地的日本军警也全部出动,排查路人。

昨夜的惊天一炸,被南京的沦陷和天皇全家被杀的大新闻掩盖,没有震动世界,却震动了上海。现在整个上海滩都戒严了,不光是租界就连华界也同样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到处都可以看到堵路的路障和排查的军警。

作为侵略中国的最重要桥头堡之一,上海对于军国主义时代的日本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从清末甲午战争结束开始,日军就在这里长期驻扎派遣舰队,并经常以水兵上陆行动,曾经镇压过著名的五卅运动。1927年,日本海军派遣三个大队的陆战队登陆上海,先是阻止北伐军进入日租界,又出兵山东,参加了1928年5月日军在济南对北伐军的进攻。

在北伐战争烽火渐息之际。日军却没有将这支部队调回本土,而是于1928年6月择其精锐常驻上海,正式编成“上海陆战队”,接受“支那派遣舰队”的指挥,并且装备着包括轮式装甲车在内的重型武器。被认为颇具战斗力。若不是林汉在1932年整出“卡莱尔号”事件,令大英帝国损失了整整三十五吨黄金。事后一年里,英国人为了追查黄金的下落,把注意力全部投注在上海,逼得上海陆战队不得不老实了起来。而在原本的历史上,也是这支部队一手挑起了“一二八”事变。

而在《伦敦条约》签定后,日本海军打着“中日亲善,共同防共”的借口,计划逐步地加强在上海的兵力和实力,只是在这期间却受到了英国人的强烈反对,主要原因还是“卡莱尔事件”的后续发酵。

卡莱尔号沉没后,英国人花了大力气进行事件调查,最后确认船上的黄金全部不翼而飞。很明显,这不是一起意外,而是一起很有针对性的袭击事件。而肇事者的目标就是船上的那三十五吨黄金。

就算是不为了三十五吨黄金的下落,英国政府也必须给船上的那数百名水兵的家属一个交待。

谁会是最大的嫌疑人?谁会做出这么丧心病狂的事?

有能力在太平洋里给英国人搅事,并在极短的时间打捞起几十吨黄金跑路的势力,在太平洋里只有两家:一家是美国,一家是日本,而日本的嫌疑更大。

东北事变前后,林汉不遗余力地通过英美媒体,向英美两国的人民“普及”日本文化,告诉他们什么叫“独走”,什么叫“下克上”,为此还特地匿名写了一本名为《菊与刀》的书在英美出版。该书是林汉抄袭后世的同名作品,加上林汉自己通过网络对二战期日本国情、政治结构的理解,渗杂他个人的私货写进书中,其内容无非是用暗喻的手法向白种人灌输日本威胁论。该书在英美销量不错,更成为英美两国中关注日本问题的政客的必读物。

卡莱尔号事件后,英国人就盯上了日本,他们严重怀疑卡莱尔号事件是日本人所为,对于日本在长江三角地带伸手的行为更是极为警惕。无论是1933年还是1934年,哪怕是塘鹅号事件后,日本人“好心”地向英国政府提出愿意“帮助”解决中国南方“布尔什维克”化问题时,都被英国人“委婉”地回绝。

请神容易送神难的道理,大英帝国的政客们在这一点上还是相当清醒的。而后英国人更联合美国人,在租界驻军问题上施加压力,限制日本在上海驻军人数的扩充。

1935年后,五月底,红军发动全面攻击,南京国民政府不到半个月就被红军打垮到几乎要灭亡的边缘,英国人这边才匆匆忙忙地想到了“日本友人”的帮助,在这事上松了口,只是时间已是六月十日以后的事了,时间也已经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