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三人乘座飞机还在天上飞时,萨菲罗斯号则正在太平洋里航行,按计划他将通过巴拿巴运河到达美国东海岸。至于放在船腹中的黄金,早在旧金山时就偷偷地转运到汉娜带过来的船上,早已在运回德国的路上。
关于这场轰动美国的退伍兵进军华盛顿事件,早在两年前还未拥有“身体”时,他和汉娜就开始为此布局。他们主要的工作是,通过在美国传教为掩护,派出特工进行潜伏渗透,贿赂军火库管理员,以“报废”的方式盗买枪枝,在“进军华盛顿”事件发生后,通过各种渠道为老兵捐款捐物提供“方便”,控制舆论,以报纸上发文对其进行支持,大唱高调,如“十年前他们为国家流血,今天我们还要让他们为国家流泪吗?不能让我们的英雄流血又流泪!”,又在报上发文对那些站在国会外维持秩序的士兵守卫者“大声喊吁”道:今天的我们就是明天的你们。
宣传上,林汉派出的“笔杆”子只起了一个头,然后自然有被点醒的其他人自发地跟进。“进军华盛顿”事件从一开始就取得了舆论和民众的全力支持。胡弗总统虽然借着暗杀事件大唱爱国主义高调,但效果并不显著。
关于这一事件,林汉布局已经很久了,胡弗的提前动手,只是让他稍感措手不及罢了。
历史上,退伍兵进军华盛顿事件最终平息时,总共死了三个人,而这一次,有林汉等人的插手,将会死更多的人。
第63章 慈善(上)
和在德国遇到的情况类似,萨菲罗斯教在美国的迅速发展、扩张的过程,都是借着1929年在华尔街爆发的股灾为引导火索引发的经济危机大萧条的“东风”。
从1929年10月29日到11月13日短短的两个星期内,共有300亿美元的财富消失,相当于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总开支。但美国股票巿场崩溃不过是一场灾难深重的经济危机爆发的火山口。
随着股票巿场的崩溃,美国经济随即全面陷入毁灭性的灾难之中,可怕的连锁反应很快发生:疯狂挤兑、银行倒闭、工厂关门、工人失业、贫困来临、有组织的抵抗、内战边缘。农业资本家和大农场主大量销毁“过剩”的产品,用小麦和玉米替煤炭做燃料,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使这条河变成“银河”。
在过程中,以胡弗总统为代表的共和党控制下的美国政府几乎毫无作用,或者说是有意地不作为。若不是此时的美国,政府暴力机关的控制力依旧强大,大财阀手中的镇压机器同样凶猛,从农村到城市,当真就只差“两个人”了。如果不是罗斯福上台,用“新政”减缓社会矛盾,另一场十月革命并不是不可能在美国爆发。
当时的美国,城巿中的无家可归者用木板、旧铁皮、油布甚至牛皮纸搭起了简陋的栖身之所,在经济危机中不做为的胡弗成了吸仇恨的最大的罪人和替罪羊。这些小屋聚集的村落被称为“胡弗村”。流浪汉的要饭袋被叫做“胡弗袋”,由于无力购买燃油而改由畜力拉动的汽车叫做“胡弗车”,甚至露宿街头长椅上的流浪汉上盖著的报纸也被叫做“胡弗毯”。而街头上的苹果小贩则成了大萧条时期最为人熟知的象征之一。在那些被迫以经营流动水果摊讨生活的人中,有许多从前是成功的商人和银行家。
股票巿场的大崩溃导致了持续四年的大萧条,这次经济危机很快从美国蔓延到其他工业国家。对千百万人而言,生活成为吃、穿、住的挣扎。各国为维护本国利益,加强了贸易保护的措施和手段,进一步加剧恶化世界经济形势,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一个重要根源。
整个大萧条期间,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萎缩了46%,德国排第二,萎缩了41%,英国和法国也超过百分二十。唯一例外的是苏联,反而借着大萧条的东风完成了工业化。
在美国,失业人口总数达到了830万,经历了大萧条的人们在思想上发生了转变。工人从20年代的麻木状态中清醒过来,发动了富有战斗性的罢工。自由主义者被苏联的繁荣吸引而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在当时,前往苏联要求移民的队伍排得老长,每年都有超过超过十万的美国人要求移民苏联。而保守主义者由于惧怕布尔什维克主义,日益转向法西斯主义。
如果从阶级斗争,阶级立场的角度去考虑,很容易就可以理解当时的胡弗为什么在“大萧条”期间不作为了。因为这是站在他背后支持他上台的大财团们大兼并大发国难财的机会,他这个站在前台的傀儡,怎么可能反抗自己的后台老板坏他们的财路?至于后来收拾残局的罗斯福,在林汉看来,不过是那些财阀们在这场资本的盛宴中,已经吃饱了,这才放手让罗斯福搞“新政”来救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