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王上!”

阳泉君领了虎符,前往校场点兵选将暂且不提,却说秦王在朝会结束后,将丞相嬴则单独留了下来。嬴则作为昭王时期的老臣,是朝堂上对太子一事保持中立态度的标志性人物。所以,关于是否将太子子楚从洛阳接回来,秦王想听听嬴则的意见。

“臣斗胆问一下,王上可有改立太子的想法?”嬴则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秦王随即意识到对方的心意,如果自己想要改立太子,那子楚留不留在洛阳没什么大的关系。如果自己还不想换太子,那他接下来的说辞才有意义。

“太子事寡人恭敬,又无失德,寡人怎么会改立太子呢?!”秦王一脸笃定地说道。

嬴则这才点了点头,说道:“太子之位事关国运,臣实在不愿意看到王上子嗣为了争太子之位而让国家分崩离析。既然王上没有这个念想,那臣以为当速速接太子返回晋阳。”

“何也?”

“当初,我们大秦之所以让太子出质于洛阳,是因为我们在太原、河东没有站稳。如今王上英明,秦国上下齐心,所以才能败赵而收汾东之地。遍观天下诸国,唯有秦国委身质子于韩,委身太子于韩。太子年长,正是需要处理国事的年龄。王上迟迟不迎太子回秦,其余公子必对太子之位生出觊觎之心,于国不稳也!”嬴则解释道。

“寡人之所虑,韩国也!接太子回秦易,令韩国不生疑心难!”秦王长叹道。

“王上多虑了!”嬴则宽慰道:“韩国之所虑者,不过是秦国强大!尤其是畏惧秦、赵两国联盟。秦、赵不和,刀兵相向,韩国所愿也!王上可知,楚国不向韩国称臣,韩国隐忍不发;燕、赵、齐不向韩国委派质子,韩国亦是不加责怪,这其中的缘由何在?韩国欲要休养生息也!”

“丞相的意思是只要我们和赵国不和,我们派不派太子质于洛阳都无关紧要?”秦王不确定地说道。

“如果韩国以为质子有用,当初又为何放长安君回邯郸!韩国重利!如今我们和赵国马上就要大战,正是仰仗我们秦国的时候。在这个时候,韩国又怎么会不让太子回国呢?王上只需说王后病重,以孝道游说韩王,韩王必然同意!”嬴则胸有成竹地说道。

“寡人明白了!”秦王露出了会心的笑容。赵国来攻打的正是时候啊!如果没有这件事,自己答应华阳夫人的事情还真的不好做。如今有这件事,韩国为了防止自己恼羞成怒,多半会答应送还太子。毕竟,和国家利益相比,什么都是可以牺牲的。难道韩王将太子子楚困在洛阳,秦国就会对韩国言听计从吗?!

二十天后,韩国,洛阳。

赵国出兵攻打秦国的消息传到韩国没过多久,秦国的使者——郎中令吕不韦便抵达了洛阳。许多人以为,吕不韦多半是代表秦王来向韩国求援的。毕竟,秦、赵两国的国力虽然相当,但如果韩国肯出兵做出攻打代郡的架势,赵国必然担心都城的安全,继而退兵。甚至如果可能,秦、韩两国完全可以趁着赵国主力大军分散的时机,一同瓜分赵国。

但当吕不韦在朝堂上表明来意,告知韩王秦王之所以派自己出使韩国,是因为华阳夫人病重,思念太子子楚,希望子楚可以返回晋阳,成全母子之情后,韩国君臣都有些讶然。这个说辞也基本上表明,秦国无惧赵国的攻打。只不过作为隐晦的条件,秦国希望韩国可以放归太子子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