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的形势下,也唯有楚国有这个条件,有这个能力,将秦、赵、燕、齐四国拉拢在一起。论人口,齐国有民十八万户,赵国有民二十万户,燕国有民十七万户,秦国有民二十万户,楚国有民二十五户。楚国稳稳胜过秦、赵、燕、齐四国。在这个年代,有多少户百姓,就能凑出多少大军。虽然因为这些年席卷天下的大战,各国的损失很大,许多户百姓可能只有三五口人,其中,大半是老弱妇幼,青壮男丁只有一人。让每户百姓出两个男丁也不现实。但楚国凑出二十五万大军,也要比人口第二的秦国、赵国多出五万大军!这五万大军,可以改变一场战争的结果!

如果论气节,楚国就更胜过秦、赵、燕、齐四国。当秦、赵、燕、齐四国心有不甘、战战兢兢前往洛阳朝贺韩王夺得九鼎,朝贺韩王称帝的时候,唯有楚国派出使者前往洛阳,指责韩国的“逢场作戏”与没有资格。

虽然楚国的指责被韩国华丽地忽视,但楚国强硬的态度也足以反映许多问题。所以,如果是燕国也好,秦国也好,如果派出使者前往各国游说,各国多半会怀疑他们的诚意。但如果是由楚国来牵头这个事情,就不一样了。楚国和韩国的矛盾已经很尖锐、突出,他们不知道楚国其实是也想称帝,而是觉得楚王不畏强权。

只要楚国派出使者前往各国,至少各国会相信,楚国是真心实意的。至于能不能说服各国,就要看楚国派出的使者的口才了!

楚王默然不语,令尹芈粱等人也总算明白了黄歇的良苦用心,所谓欲擒故纵,楚王心气很高,不想屈服韩天子之下,坚决要称帝。这个时候直接跟楚王说称帝有百害而无一利,楚王根本听不进去。倒不如先表示现在称帝好过两三年后称帝,待楚王放松警惕,再步步为营,剖析利害。为了称帝,将楚国变成天下众矢之的是万万不可的。楚王再如何愚钝,也不可能不清楚孰轻孰重。

黄歇还提出合纵的设想,以合纵盟约长的身份给楚王台阶下。称帝是楚国自己的事情,韩国盛怒之下攻打楚国,其他国家可以作壁上观。毕竟,如果救援楚国,岂不就等于承认了楚王称帝一事。到时候楚国就算求到援兵,对方怕也要楚王放弃帝号,免得自己低楚王一等。楚王先称帝然后放弃帝号,对士气无疑是巨大的打击。既然会发生这种局面,还不如老老实实不称帝。

合纵则不同了,纵约长的身份会让韩国忌惮,说不定也会引得韩国派兵打压,但韩国一旦伐楚,其他国家就会派兵增援,楚国不至于孤立无援。何况,如果事情足够机密,楚、燕、赵、秦、齐五国之盟完全可以先发制人,将战火烧到韩国的土地上。当然,最为合适的还是派人离间韩国君臣,让韩国陷入内耗之中,然后再出兵,成功的把握会更大些。

这么一比较,纵约长的身份也能提升楚国的士气,还好过称帝,由不得楚王不好好斟酌。

令尹芈粱立即出声说道:“王上!臣以为左徒所言甚是!韩国已经据有天下三分之二的人口、土地,我们楚国虽强,但以一国之力与其顽抗,伤亡必大。即使其他国家不忍失去我们楚国对韩国的牵制,也会等到我们斗一个两败俱伤才出兵。如此反复几回,我们又有多少兵马?!以一国之力与其相抗,非不能也,乃不智也!”

其他大臣也纷纷附议,表示合纵才是楚国眼下的楚国,是天下各国的共同出路。楚王无论是威望也好,国力也好,是五国当中最强大的,纵约长的身份非楚王莫属!

第六十章 游说赵国(上)

赵国,代县。

才刚刚进入十一月,代县便开始下起大雪,而且,一下就是三天。今年的雪明显比往年来的更早些,原本便宜的柴薪生生涨了两分的价格,即使如此,往往还是有价无市。

如果只是风雪来的太早、太突然,柴薪的价格也不至于上涨的这么快。代县的民众习惯了讨价还价,过精打细算的日子,如果真的谈不拢价格,大不了自己出城去郊野的山上砍伐些树木,无非费时费力而已。

但往常可以随时出入,拾捡柴薪或是打猎的山林在今年成为了禁区。因为赵王狩猎代县,或者更直接地说,赵国丢掉了都城邯郸,代县成为新的都城的缘故,代县百姓的生活一下子变了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