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为数不多的干粮分给八万燕军,让三军饱食一顿,荣蚠摆出了决一死战的架势。这一切,都被韩军看在眼中。

白起并没有指挥韩军后退,避其锋芒,而是针尖对麦芒,摆好了防御的架势,坐等燕军来攻。燕军的数量只是多出四万余人,对韩军来说,这不是一个难以跨越的数字。

一上来,燕军就没有保留,投入了三万大军,从南、北、西三面强攻韩军方阵,至于东面,虽然燕军没有发动攻势,但有五万燕军虎视眈眈,韩军的警惕之心反而更强。

密密麻麻的箭雨落在冲锋的燕军头上,无数燕军如同割倒的麦茬,一片片倒下,在人群里,生命绽放出一朵血花然后就消失不见。没有呻吟,没有叫喊,陷入绝境的燕军只知道往前,只有往前才有活命的机会。即使前面的刀山火海,即使前面的龙潭虎穴,也唯有向前。

冲过百十步的死亡距离,燕军狠狠撞在了韩军的拒马阵上。被长枪贯穿,被长戈扫倒,一切都阻挡不了燕军取胜的决心。燕军发了疯一般,前赴后继地扑向韩军的拒马阵。饶是拒马阵坚固,饶是韩军反击的力度强硬,也架不住燕军的发疯,仅仅半个时辰,韩军防守拒马阵的士卒就悉数战死,拒马阵后面的韩军立即补上,堪堪维持着拒马阵。

燕军的数量实在太多,韩军弓箭手完全不需要瞄准,只需随意向半空中射去,多半可以射杀一名燕军。人命在这片战场上显得极其廉价,也许前一刻还兴奋自己斩杀一名敌军的士卒下一秒就失去了项上首级,以命博命,以命换命,当一方完全不计较伤亡,完全不在意自己的性命,战力、士气、勇气、斗志全都成了次要的东西,胜负已经完全取决于意志,谁更能承受伤亡,谁更能承受牺牲,谁就能取得最大的胜利!

在燕军伤亡了超过两万人后,韩军的拒马阵已经是摇摇欲坠。荣蚠毫不犹豫,又投入两万大军。这也成为压垮韩军的最后一根稻草,半个时辰后,拒马阵如同纸张一样被撕开,燕军终于获得了和韩军短兵相接的机会。依托拒马阵,韩军还能和燕军拼一个一比三,甚至一比四的伤亡,大占上风,但失去了拒马阵,韩军的伤亡无可避免地开始增大。

燕军的兵力优势终于得到发挥,虽然配合欠缺,虽然战力欠佳,但燕军杀出了血气,堪堪和韩军杀出了一个三比二的伤亡比例。用三个燕军的性命来换取两个韩军的性命,这样的战力已然不俗。

燕军的数量还有五万多人,韩军的数量只剩下两万三千多人,当韩军的数量不超过一万人的时候,伤亡比例会加大很多。这是荣蚠计较出来的。荣蚠相信,只要继续这么打下去,最终胜利的一定是自己。

五万多燕军,荣蚠投入了四万大军,只留下了一万多人马留作预备。因为荣蚠觉得,如果白起没有欺骗自己的话,巨鹿城内尚有接近一万大军。白起一直没有投入这支大军,显然是想要做最后一攻。荣蚠手下的一万大军就是留着对付巨鹿城内的韩军。

除了观察战场的形势,荣蚠也没放过对巨鹿的注意。一万名燕军铁骑战到如今,只剩下六千多人,四千名铁骑被荣蚠安排强攻韩军方阵,剩下的两千人则是在战场四周游弋,防止韩军突然冒出来,打燕军一个措手不及。

半个时辰后,韩军虽然还在顽抗,但荣蚠已经知道,这场惨烈的战争自己已经是十拿九稳了。唯一的差别在于自己最终要付出什么代价。十三万燕军(其中包括一万骑兵)对四万韩军,燕军只剩下四万人,其中骑兵仅仅余下四千人,韩军还剩下一万五千人,哪怕韩军全军覆没,燕军也是不败而败!打完这场战争,燕军绝对要返回沙丘,重新整顿,想要救援邯郸已经是力所不及。因此,荣蚠脸上没有一点成功的喜悦,反而是失败的落寞。

如果不是失败的屈辱只能用鲜血洗刷,如果不是为了全歼韩军的大捷,如果不是为了军心、士气,荣蚠早想撤兵了。巨大的伤亡已经让燕军抓狂,为袍泽复仇成为激励燕军继续交战下去的动力,荣蚠也清楚,想要制止狂暴的燕军,除了让他们撕碎眼前的韩军,已经没有其他办法。

在战况进行到最激烈的时候,一直没有放松警惕的荣蚠发现,巨鹿的城门开了。一股铁流以无可阻挡的声势冲向了自己所在的方向。虽然不知道韩军的具体人数,但荣蚠还是在第一时间投入了手头上仅有的一万燕军,外加四千铁骑。因为荣蚠发现,至少目前为止,韩军的骑兵数量不少。

虽然惊讶白起隐藏得消息如此好,但荣蚠已经不在意巨鹿城中有多少骑兵,有多少出来增援的兵马。战,战下去,唯有决一生死才能结束这场于自己而言屈辱的战事。在荣蚠看来,如果巨鹿城中兵马够多的话,白起早就发信号让大军出城增援了。

当然,荣蚠心里面还是暗自佩服白起的。白起应该自始至终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否则,在介绍兵力的时候,不会诓骗自己,说他麾下的骑兵只有数百人。至少目前来看,络绎不绝出城的韩军骑兵怎么也有上千人,而且看这架势,后面应该还有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