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看,赵国是担心在新郑为质的长安君有危险,但实际上,韩国为了拉拢赵国,也付出了百里的土地!韩国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不但同意把赵国前不久才割让的中牟之地归还给赵国,更是免去了救援赵国时赵国许诺的三座城邑!赵太后原本就看魏国不爽,如今,也乐得作壁上观!

得知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段干崇只能感叹时也命也!韩国又一次走到了赵国的前面,也许在包围大梁之前,韩国就料到魏国会向赵国求援,而韩国更是提前堵死了魏国向赵国求援的这条路!赵国得了便宜,也得到了尊重,加上长安君在新郑为质,韩国拿此隐隐威胁赵太后,赵国也就就范了!即使蔺相如一再上书陈说利害,奈何赵太后心意已决!

齐国,临淄。

中大夫颜恩也遭遇了类似段干崇的窘境。一路风尘仆仆地赶到临淄,颜恩原本打算大展拳脚,以三寸不烂之舌游说齐王。但得到的消息却是齐王驾崩了!新任齐王尚未行冠礼,齐国大事系数由君王后和丞相后胜决断!这直接打乱了颜恩的计划!齐国正在国丧,肯定不愿意动刀兵。掌舵的君王后和丞相后胜会有心情听自己的游说吗?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眼下都不是游说的时候。

齐国上下如今都在忙着准备齐襄王的丧事,在得知魏国派遣使者前来临淄后,齐国感动之余,还以为魏王派人是前来吊唁魏王!毕竟,齐国派到各国通知齐王驾崩,邀请各国前来吊唁的使者才走了不过五天,魏国的使者就风尘仆仆地赶来了!因此,也就造成了这么“美丽”的误会!

颜恩只能将错就错,代替魏王吊唁了齐襄王一番。君王后因为是妇道人家,没有出来见颜恩。新任齐王则是被执掌礼仪的大臣带着又是祭祀太庙,又是祭拜社稷,完全没有面见颜恩的功夫。只有丞相后胜和颜恩面谈了一会,代齐王表达了对魏王的感激之意。趁着这个难得的功夫,颜恩当即表达了自己有要事和后胜商量的想法。后胜觉得有些奇怪,但在吊唁现场,人多嘴杂,也不好细问,也就答应了下来。

当晚,颜恩在丞相府上等待了许久,才盼来了回到府上的后胜。两人落座之后,先是缅怀了下齐襄王的丰功伟绩和伤感了下齐襄王驾崩后对天下的损失才转入正式的话题。

当后胜得知颜恩的真实来意是来向齐国求援的,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震惊之情。之所以这么说,自然是因为后胜其实早就知道韩国发兵三十万包围了大梁城,故作惊讶,不过是装作不知而已。当初韩、赵、楚三国联合讨伐魏国的时候,魏国派信陵君向齐国求援,齐国也同意了。十万大军南下攻打楚国,十万大军北上牵制赵国,可谓仁至义尽。韩国三十万大军包围大梁这么大的消息,近在咫尺的齐国自然早就听到了风声。

只是,如今齐襄王刚刚驾崩,齐国和赵国的情况极其相似,那就是主少国疑。齐国实在不想在这个多事之秋再多生事端。为此,三天前,齐国开始从扶柳退兵,表达齐国无意和赵国开战的态度。而对南方的楚国,齐国大军更是主动摆脱和楚师的纠缠,退兵五十里,采取守势,不想再战之意再明显不过。

在后胜看来,魏国只是咎由自取。如果齐襄王尚在,说不定还可以在魏国求援的时候,索要大片土地,声援魏国。但齐国如今颇有些自身难保、风雨飘摇的意思,再傻的人也不愿意冒这个危险,为魏国强出头!

想到这里,后胜委婉地说道:“中大夫可知,先王驾崩后,太后已经下令从淮泗地区撤兵。如今,主少国疑,在南方,我们齐国的八万大军面对十数万楚军只能采取守势!在北方,齐国和赵国、燕国的摩擦越来越大,貂勃将军已经奉命撤回到河水以东待命!我们齐国就算想襄助魏国,也是有心无力啊!”

听着后胜的抱怨,颜恩也知道自己的要求有些强人所难!毕竟,之前齐国已经是仁至义尽,出动二十万大军帮助魏国解决了楚国、赵国两个隐患!如果不是大梁被围,魏国甚至应该知恩图报,帮助齐国应对齐襄王驾崩后齐国面临的一系列困难!但偏偏,齐襄王早不死晚不死,死在这个节骨眼上。虽然齐国还可以抽调十数万甚至二十万大军帮魏国解决大梁之围,但问题是,齐国凭什么要付出这么大的牺牲和这么大的冒险呢?!

颜恩知道,现在只能以巨大的利益来诱惑齐国了!否则,绝对不可能让齐国答应出兵!虽然事实证明,以利益结盟的,必然也会因为利益分开!但大梁危在旦夕,颜恩只能私下决定,代魏王开出偌大的许诺了。

“丞相,齐襄王刚刚驾崩,主少国疑则无以立威,无以取信诸侯!如赵国者,实力与韩国相当,却要奉韩国为盟主。缘何?无盟友耳!若是齐国不愿意为步赵国后尘,就必须有一盟友!燕、齐两国相当,虽有结盟之实,却无盟主之分。如今魏国尚有千里之地,民五十万户,只要齐国肯出兵解大梁之围,魏国必定奉齐国为盟主。如此,天下必定皆传齐王之威风!但齐王年幼,诸侯必定认为此皆乃丞相之贤明!到时,丞相凭此不世之功,封君拜侯,易如反掌!”

“而且!”颜恩故意顿了顿,诱惑道:“到时,魏国愿意割让睢阳以东,睢水以北的三百里土地给齐国!”

后胜听到颜恩许诺的这么优渥的条件也是不仅心动,但一想到想要解大梁之围,齐国将要冒的风险,又清醒了过来!如果不能击退韩军,颜恩所说的这一切都是镜中花水中月!楚国现在可是和韩国交好,万一齐国将全国大半数的兵力都用来援救魏国,楚国趁机北上攻打故鲁之地,齐国将为之奈何?!睢阳以东,睢水以北的三百里土地虽好,但终究比不上故鲁之地啊!孰轻孰重,自己还是分得清的!